汐水/文
看图写诗
父亲没学过物理。圆周运动
拿捏准确,把渔网举到等头高
我们被甩出均匀的弧度
那三十年,他以触骨的吆喝
撒山、撒水,撒出同心圆
那三十年,我们以触骨的撞击
冲山、冲水,冲出网格线
父亲是物理学家,后来我知道
那时我握紧网蹶子般的教鞭
向左倾45度,向右用力
诗友点评如下:
木矛师兄点评:
写得太用力。悖论的“论证”不足以支撑。
父亲没学过物理。
……
父亲是物理学家,
这个悖论构设是成立的,但文本还不够细
清风徐来点评:
触骨,第一次看到这个词。
作者的情绪非常饱满,一点空地都没给读者。缺少节制。
华意点评:
10号,突兀,陌生,线条粗,没有美感,报歉未感觉好。
汐水自评:
《向心力》写得太用力,用词有点生硬,的确缺乏美感。感谢木矛师兄和华意老师@木矛@华意
诗里的父亲就是指渔民父亲和海岛上所有的渔民父亲@季末菊黄
父亲节即将来临,我通过看图写诗,想表达对父亲的尊重和爱。我的很多诗,基本都只是写生活,写我看到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和我的感受。
小岛的父亲大多数是渔民,撒网是技术活,后来发现,父亲所说的撒网技巧和高中我学到的物理的向心力、圆周运动是同一道理。同样,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也正如他撒网一样严谨,倾注普通渔民的毕生心血,打捞孩子们的未来。所以,父亲没学过物理,但是父亲却是物理学家。
后来,“我”当了老师、当了父母,才更深刻理解父亲。 那时我握紧网蹶子般的教鞭,做了和父亲一样的努力,“向左倾45度,向右用力”,这是撒网的最标准姿势和动作,又何尝不是我们人生中努力的模样呢?
这是我写这首诗的思路。很浅显,哎,没表达好。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老师们的指导。
窗外点评:
我觉得就是第2节第3节没写好,你自己再改一下。
10.向心力
父亲没学过物理。圆周运动
拿捏准确,把渔网举到等头高
我们被甩出均匀的弧度
他以触骨的吆喝撒出一个同心圆
我们鱼一样游出他布置的网
父亲是物理学家,后来我知道
那时我握紧网蹶子般的教鞭
向左倾45度,向右用力
华意老师:
10号是一个有潜力的诗人,虽然有时急躁,有些个别处多了边幅,但都是暂时的,当境界提高的时侯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汐水自评:
技法,前面三节写父亲和渔网,最后一节,把自己的教鞭比喻成网蹶子,我在传承父亲的精神,把教师工作好比父亲的育儿工作一样(撒网)。
沽船点评:
汐水有些用力过度。太着力的作品往往难以出彩,就这一内容如果放松,甚至调侃一下父亲,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诗技也有些牵强。同学海涵。
十耘老师点评:
楼上是负责人的点评,不必海涵,这种点评于人于己都有益。诚如斯言,此诗在力度的拿捏上有点“咬牙”,使诗歌的活性下降了,从而造成一个核心元素缺位——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