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一女子说丈夫每年都至少要回老家两次,但是女子每次想到回老家,就心情复杂,常常引发夫妻争吵。
原来,女子的公公婆婆都不在了,老家的房子也没人住,回去一趟开车要六七个小时,每次光是来回的油费至少600,还不含高速费和各种人情开支。
此外,每次回去要花不少时间打扫房子,还要麻烦亲戚帮忙,重新买生活用品,觉得十分麻烦。
女子觉得丈夫实在想回去,每年回去一次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样既少了许多麻烦,又可以省点钱改善生活。
看到这个故事,我在想如果夫妻俩角色互换,丈夫是否每次都能欣然同意呢?
评论区里许多人指责女子不理解丈夫,其实,女子的丈夫又何尝理解她的辛苦。
在这次争吵之前,女子已经无数次陪丈夫一同回老家,六七个小时的奔波,到了老家,也没办法休息,女子还要打扫久无人居的房子,各种买菜做饭,锅碗瓢盆也要重新清洗,光是想想都觉得累。
女子所做的这些付出,丈夫只觉得理所应当。这次假期,女子实在觉得不想回去了,结果换来丈夫一句“冷血动物”。
女子的丈夫想回老家,是因为老家有他成长的记忆,这并没有什么错,而女子更多的是为了陪伴。
其实,女子愿意的时候,就一起回去,其它的时候,女子的丈夫想回去了,可以自己回老家,自己负责开销,在自己长大的地方找寻旧时光,也不失为一种烂漫。
我舅舅就是这么做的,几年前,外公外婆相继离世,舅舅经常在假期的时候,自己坐车回老家看看,或者有小时候的玩伴要回去,就约着一起回老家,住上两三天。
舅舅每次回老家,经常拍老家的视频发到朋友圈,有时候是拍山峰景色,有时候是去挖冬笋,有时候是老家的房子。舅舅并不会因为舅妈没有一起回去,而感到不开心,反而很享受这段难得的时光。
又或者,女子的丈夫可以多考虑女子的感受,每次回家,多帮忙分担家务,对女子的理解与陪同表达感谢,而不是一味的强迫与指责,这样女子也更愿意一同回老家。
在婚姻中,相互理解和尊重很重要,但是也很难。人生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许多问题,也许换个角度,放下不必要的固执,就能过的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