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之底”的学生(孩子)得到好老师的陪伴和引导,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八年级的语文课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明知道学生喜欢电影,但又担心看电影是“不务正业”,心恐影响学生学习任务,于是,总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推脱看电影“任务”。
最近翻看王开东老师写的《王开东与深度语文》当中“我的流年我的光”—中学语文电影课程素描章节给我指引,当周立马就安排好两节课程,和学生一起又看了一遍。其实在大学一年级英语课上看了第一遍后,隐约记得后来也有再看过,只是看得没有第一次那样认真、完整。
电影已老年佩皮诺给已成为指挥家的莫朗杰送来学监克莱蒙•马修在寄宿学校工作时写下的日记展开。采用倒叙那段生活往事交代人物、环境、事件等,最后老年莫朗杰重回故地,想到那段往事以克莱蒙•马修离开结束,但不是只有学监自己记得,他带走了孤儿佩皮诺,同时也带走了孩子们和同事的感激和牵挂。
克莱蒙•马修刚入职,看到、感受到“池塘之底”的“特别”后,自己的职业上也处于低谷,但还是选择在暗中帮助孩子,足可见他对学生的关爱之心 。他见校长不在第一时间送“受害事件”的受伤员工及时就医,反倒镇定自如地召开集体大会,在会上,简要向学生介绍马修,并提出让马修随机点位学生进行“交流”调查,马修细心地关注到了学校的不同寻常,“随机”点到校长眼中的“好学生”勒盖莱克。这时,校长为勒盖莱克的运气叹息的一声,可见校长对待学生不平等。马修当众制止说道:“……只会让他们互相伤害。”只不过无济于事,扛不过校长的一意孤行。晚上学生就寝睡觉,校长对马修说:还轮不到你拿主意。之后,孩子们在就寝前唱:“还轮不到你拿主意,秃头,还轮不到你拿主意,秃头……”。令我惊喜的是马修并没有发怒,批评学生,而是倾听学生唱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表现同时也影响着他,令他重拾乐谱,重拾梦想。
马修入职时,遇到另一位学监辞职离开,马修问他为什么要辞职,他掀起衣袖露出缝了十针的伤口。并告诉马修说,要提防学生勒盖莱克,还有有着天使的脸孔,魔鬼的心灵的莫朗杰,话少,但犯错—惩罚还是有用的。看到这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我感到寒风瑟瑟。当一个学生“犯错”了,全体学生受罚,如取消娱乐活动。做错事可以接受惩罚,但要先用言语告诉他问题在哪,应如何改正,并学会承担后果或处罚,处罚要合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蒙丹被测试判定为智力低下送到“池塘之底”学习,说是有攻击、说谎的问题。成年人对他的特殊对待令他在一次晨练跑步时偷车逃走,被警察用手铐抓回学校后。一个多小时,校长只是一边问:“钱在哪儿?那是谁拿的?钱在哪儿……”,一边扇耳光。最后把他送回原来的地方。后来蒙丹再出现时,学校遇难,马修趁校长外出开会领钱,带着孩子们外出游戏才躲过那场大火,这时给了蒙丹一个出现在学校附近正在吸烟的镜头。我猜测,这场大火有可能是蒙丹的报复之举。但这行为的种子也可能来源于这学校中的人。
马修见莫朗杰单亲妈妈第一眼,就被她吸引了,也许是因为她美丽的容颜。但这却没有影响他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令他忘记老师的职责。善意的话语给予单亲妈妈和学生鼓励,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莫朗杰的歌唱天赋被马修发现、肯定并加以引导,让莫朗杰负责合唱团中的独唱任务,成为单亲妈妈和莫朗杰积极生活下去的动力。莫朗杰最初在蒙丹嘴里听到他妈妈的言论,是自己的单亲妈妈被人说成是婊子,因此和蒙丹打了一架,后来还偷跑出寄宿学校,淋着大雨,躲在停在路旁的小汽车旁偷看妈妈在咖啡厅打扫,这才回到学校。后来无意间看到马修和妈妈在一起交谈的场景,误以为大人间有什么,当场给马修换成了个蓝肤色,他妈妈发现是自己的孩子做的这样的事,当场就含泪说:“我对你真失望。”便转身就走,莫朗杰立刻就湿润了眼眶。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没引导的好,极有可能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电影结束后,有女学生说,为什么莫朗杰的妈妈不和马修老师在一起呢!?后来她不是会和建筑家分开了吗?如果,人能预见未来,那……生活中没有如果,更没有预见。后来分开了,成人的世界总有各种原因,生活中总有遗憾。
珍惜当下,积极生活,努力生长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