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土林景区不再对我们免费了。
临时起意,我们决定去看梨花。
梨花盛开的地方,是距离我们学校不近的一个镇上——安哈镇。政府近几年的大力打造,已经让安哈成为了一个颇有名气的景点。
我们各自摸了摸包,我身上只有几十块钱,但现在手机支付已经很普遍了,倒也不担心。
珊子本以为自己身无分文,掏了掏衣服口袋就惊喜了。
于是,我们一行四人——珊子、宇、我和我姑娘,潇洒地出发了。
没有直达车。
我们要在一个路口——西溪路口,下车后再转乘306路公交去到安哈。
到了路口,问了一起下车的人,才知道每天直接到山顶的车,只有两趟,早上一趟,下午一趟。具体的时间,她也不知道。
上了公交车,售票员告诉我们,就在这趟车的前一辆,刚好是要上去的。现在我们要上山,只能到站后坐个摩的(摩托车)。
错过了也便罢了。
我姑娘一路上都挺激动的。
公交到站后,正好有两个摩的师傅在那里等客人。
宇便去问价。
师傅先开口说二十块钱一个人,我们想着到山上应该也不远,怕被敲了,几经讲价,最后敲定为每个车二十块,一个车坐两个小时。
珊子在付钱的当儿,我和我姑娘就坐上了车。
师傅点燃火,呼地一下就带着我们往坡上跑去——上山,几乎都是上坡路,有的坡缓一些,有的坡则很陡。
虽说已是接近十点,刮来的风依然冷得我有些哆嗦。
路上的风景倒也不错——地里的草莓红了,一垄一垄的,很是让人垂涎。
“草莓!草莓!”我姑娘激动地大喊,“我要摘草莓!”
偶尔的一棵梨树,开满了花,美得不像话。
“师傅,这两天山上的梨花开得怎么样了?”三月早春,很多地方的花,才刚刚开始开放。
“哦,这两天上去,花都谢了好多了!你该早几天来看的。”师傅是当地人,倒也随和。
我的心沉了一下,不过想着来都来了,有什么便看什么吧!
车一路向前,大有风驰电掣的感觉。冷风直往脸上扑,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
越往前,越觉得摩的师傅并没有骗我们——到山上的路的确很远,亏得我之前还说要走上去呢,实在惭愧。
道路两边的民居,整齐干净。外墙统一被刷成了淡黄色,上面画着当地盛产的水果,描写彝族独特的文化。
能看到的院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一路,彝家山庄很多。
过了安哈镇政府,我以为距离目的地,该是很近了。
车继续前行。
往上的路两边,大型的山庄更多了——林木间的一块块空地上,订上的木板,上面摆放着烧烤桌,吊床,感觉很是惬意。
过了好久,车在一个分岔路口,向着山坡开去。坡很陡,坐在摩托车上,我不敢再开口。
弯弯曲曲,终于到了山上。
梨花果然已经谢了大半,树叶开始大显身手,让树上残余的梨花,显得愈发单薄。
珊子和宇的车,随后也到了。
下了车,我们不禁一阵感叹——最美的花开,我们是真的错过了,也许,就是那么三五天吧!
感叹归感叹,梨花还是要看的。
“等一下去吃烧烤!”
这是我没想到的,原来赏梨花的压轴戏,应该是吃烧烤呀!
美哉美哉!
做事情,需要的是认真。赏花当然也不例外。
这里的梨树,大都是几十年的老树,未经修剪的枝干,多了些大自然本来的随性。
除了梨花,还有苹果花。
雪白的花瓣边,晕染着粉红,比梨花还开得惊艳。
一枝梨花压海棠。
这是我唯一想到的一句诗。
姑娘更喜欢墙边大片大片绿叶中藏着的樱桃——一簇一簇,圆滚滚地讨人喜。
“妈妈,我摘一颗行吗?就一颗!”姑娘央求到。
“不行!”我没给任何回旋的余地。
姑娘有些委屈,有些失望:“为什么?”
“因为你把它摘下来,它就再也长不大了。”姑娘沉默了一会儿,好像在思考我说的话。
她捡起掉落在地上的一颗樱桃,又欢快地跳起来:“有一颗掉了的!”
那颗樱桃有些泛黄,想是先天不足,被自然淘汰了吧。
珊子,宇和我,都寻着合适的风景,拍着照。
这一片林子终究太小,转悠一阵就走遍了。
我们决定下山吃烧烤去。
摩的师傅的电话,我们是留了的。但如果有顺路下山,又可以带上我们的车,那就更好了。
我们从山上往下走,一直走到了溪流边。
路过的车,要么坐满了人,要么被我们忽略,都一个个从我们面前跑了。
无奈,宇给师傅打了电话,让他们来接我们。
忽然看见旁边有一棵花树——是的,花树。花朵开满了枝丫,树下一对夫妻亲密地拍着照。
我们也过去了。
这不是梨树,也是一颗樱桃树。山上的樱桃树,早就绿成了一片,它却依然雪白。
蜜蜂围着花朵,嘤嘤嗡嗡地采着花蜜。
这里的蜂箱不少,花蜜应该不错吧!
樱桃树旁边的一棵树上,拴着一只小狗。主人不在家,它也不对来的人吠叫,反倒十分友好地摇着尾巴。
姑娘又和这只狗玩开了。
摩的师傅终于来了,还是之前那两个。
还是宇和珊子在问价。
我们中途下车去吃烧烤,然后再去公交站。摩的师傅人也很好,把我们送到之后,告诉我们吃完给他们打电话,来接我们。
我们到那一片,卖烧烤的人家很多。宇带我们去的是她上次去的那家,她说味道很不错,而且价格相对更便宜。
这家的确很不错。
走进去便是一片树林,林间拴了很多吊床——酒足饭饱的午后,躺在上面睡一觉,应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主人家在林间砌了一条小沟,山上的水从沟里不断地流走,让整个林子也多了几分活泼。
更美的还在后面呢!
宇轻车熟路地带着我们往厨房下面的一条路走,走到尽头,便是一片空地——长着大树的空地。空地上也摆放着桌子凳子,已经有几桌围着前来吃饭的游客。
而空地外面,就是溪流——就是我们之前看到的溪流。
主人家在两头各架了一座木桥——一座稍宽一点,上面订了木板;一条稍窄一些,只有订在一起的并排的三根木头。
我是不敢走那三根木头的。
水从桥下哗哗地流过。
溪流很浅,中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溪水清澈,浅浅的水下,各种小石头吸引着小朋友。
姑娘特别兴奋,吵着要下去玩。
也罢,难得遇到这么清浅的溪流,就让她开心一回吧!
怕姑娘大意,我故意陪着她玩儿了一会儿。不一会儿,珊子和宇也加入了玩水队伍。
小桥流水人家。
不就是这样吗?
一头水牛在对面,悠闲地啃着草。
我发了条朋友圈,照片填满了九宫格。
宇端来了我们的主菜——三斤小猪肉,和半只鸡。我们三个大女子,加一个小姑娘的菜!
主人家本来很忙,但无所不能的宇,还是让我们吃上了自己烤的肉。
碳火来了,肉烤上了。
我们饥饿的胃,正期待一头牛的到来。
终于可以开动了。
烤好了小猪肉香气四溢,瞬间勾起我的食欲。一口咬下去,油还在滋滋地响,肉已经被嚼了几次了。肉质细嫩的小猪肉,烤熟的肥肉是软糯的,并不油腻。
彝家的烤小猪肉,果然名不虚传。
姑娘吃了几块鸡肉,贪玩又去玩水了。
珊子一会儿去陪陪她,一会儿回来陪陪我们。
我和宇就守在桌子边,慢慢地吃着。
我是不肯吃素菜的,一是吃素饱腹感来得太快,二是不能让我的胃,辜负这么多的肉。
虽然拼尽全力,我终究是负了这一桌子的肉。
隔壁桌热情的大姐,看着我姑娘在,拿了块荞粑给她,又给我们拿了两个水煮土豆。
看着我们的菜量,大姐都忍不住感叹,并且表达了她的怀疑——我们能吃完吗?
是的,没吃完,我们尽力了,惭愧啊!
我们走的时候,大姐他们在我们桌上烤的土豆还没好呢!几个男人,打牌的兴致正高。
他们,要吃了晚饭再走。
剩余的那些菜,就留给大姐他们吧!虽然他们不缺,浪费了也是可惜的。
宇去结账了。
我顺手打开朋友圈:“那个房子好像某某某家哦!”
一条老朋友的评论。
我瞬间激动了。
一路上我还在问摩的师傅认不认识某某某呢!师傅不知道。
某某某是我的一个学生,毕业两年了。她跟我说过她家在这边,但我从没来过,就不知道。
我跑到主人家那里去问。
“你们认识某某某吗?”
“她就是我姑娘呀!”
我真的不要太激动——吃个烧烤居然是到她家!
她妈妈告诉我,她到县上的高中念书去了,在那里读最好的班。
我的心情飞起来了。
感谢慷慨的珊子和宇,感谢你们的款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