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喜剧是如何编成的?答案是不断修改吗?
修改是肯定的,但如果连修改的方向都不知道,只会越陷越深。
这影片,只有区区两个人物,主要的一间办公室的场景,就能将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故事讲得精彩,让人不禁想起同样是场景小,事件多的话剧。
然而,电影要比话剧精彩得多。话剧难以呈现的镜头以及光线的变化,电影通通都有,震撼力和细节到位是话剧无法传达的信息。
抛开包装,电影讲的就是怎么修改剧本的故事。不过掺杂了许多元素,比如喜剧内核,比如特别的战争时期,才让这本索然无味故事精彩至极。
电影描绘的是戏中戏,作为在外的观众,我们看的是戏中戏中戏,十分有趣。但是这种有趣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刺激冲击,很快就会消散。
这就是所谓的节奏的问题,什么时候该抖包袱,电影里的抖包袱是一回事,在外的观众的笑点并不在里面的抖包袱上,而在外面的抖包袱上。
当然,一些情况下,电影里的审查官笑了,我们会跟着笑,审查官没笑,我们更会笑。这种双重结构的把握如果有失分寸,则会十分尴尬。
什么时候人会觉得尴尬呢?就是强行搞笑的时候。比如电影里的团长的招牌裤衩,以及转坐垫,台下都是一阵冷漠的。身在其中,却不知自己的错误,反而引以为荣,这种表演,就不是喜剧,应当称为尬剧。
年轻作家代表了一种喜剧思想的话,后来居上的审查官,提供的灵感可谓珍贵。一个从来不苟言笑,也就是所谓的笑点高的人,他们提出的意见往往一针见血。
如果连一个怪大叔都不能发自内心感到幽默,不能说这是大叔的问题,这绝对是编剧的问题。电影里表演次数最多的一个场景,剧里的男女主接吻被强行打断。
这个场景的前身是男女主的深情一吻,可是,这并不好笑,随便都能吻上,就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的。
如果吻上的时刻被打断了,就很有意思。打断是什么因素,内因还是外因?
剧里选择了外因,加入一个莫名出场的警察。
如果只打断一次,警察出了场,深藏功与名,大家还是会觉得缺了点什么。警察从地底钻出来的场景,就像之前时不时来的裤衩梗,毫无来源。
那警察是怎么来的呢?警察是在抓小偷的过程中,碰到了正在接吻的男女主。
这就有了情节的互动和前后呼应。警察问男主,小偷往那边跑了,男主的随便一指,警察绕了一圈又回来,再次询问男主,男主又是一指。总是接吻,总是不成功,到这个地步上,已经算合格了。
这种模式,重复动作中,有一种预料之中有意料之外的感觉。完成这种感觉,喜剧已经入门了。
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这句话在喜剧上已经用烂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表达的,水平不够,不要说悲剧,最终一定是两边不讨好。
影片涉及了政治,1940的日本,正处于战争年代。政治敏感时期,审查官贴面无私,为国而战的元素在电影里出现不止一次,加入到台词中,涉及了年轻作家本身。
审查官给的最后通牒是,剧本里一个喜剧元素都没有。作家交上来的却是,从头到尾都能引人发笑的剧本。这和之前的作家以为剧本没有任何问题,审查官却说整本都是问题前后呼应。
从头到尾都不能让人发笑的喜剧,真的能写得出来吗?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答案。
一部满篇都在搞笑的剧本,让人满脸尴尬;一部通篇都在正经讲事情的剧本,却使人捧腹大笑。这或许就是喜剧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