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回老家,是在五一。趁着放假,带着孩子过一下乡下的生活。孩子很开心,欢呼雀跃。到了老家,孩子立马呼朋唤友,找人玩去了。
我呢,陪着妈妈闲聊,聊着张家长,李家短,一会儿有亲戚加入,队伍越来越大,闲聊的内容也增多。聊到月上柳梢头,孩子也归来了,带着微笑,脸上红扑扑的,看来玩得挺开心。
孩子吃饱了饭,洗完了脸,就嚷着要去睡觉。也许是旅途的劳累,再加上一下午的玩耍,孩子累了,累得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我虽旅途是累了点,但我不想就这样睡,也不打扰妈妈,披衣准备去院子里看看。坐在床边,一扭头看看孩子,只见月光洒在孩子脸上,孩子披上一层光,脸上那么安祥,还带着笑,嘴巴动着,不知道在说啥,一只脚已在被子外面,露出了肚脐眼。轻轻地给孩子盖好被子,走进院子。
月亮当空,且旁边没有乌云,把整个夜晚照得亮堂;树在月光下显得有点神秘,挺拔着身姿;前方的稻田,用微风送来阵阵清香,蛙声一片。这世界只剩下蛙声!
看见院中有一条落下的小板凳,是当年老爸学着自己做的,不是那种小巧玲珑的,有点沉,但非常结实。恐怕到现在,那条小凳子还在吧,妈妈肯定是舍不得扔的。细细算来,爸爸已不在快二十年了,时间过得好快,快得有点让人不知所措。
坐下来,听着青草田边处处蛙。北京是没有这蛙声,仿佛除了忙碌还是忙碌;也没有蜜也似的月夜,让人感觉心中的不快与所有烦心事,都被这月光滤过了,只留下温柔。
想起曾经在外求学放寒假,在离家还有七八里路,车坏了,司机把我抛在了路边。没办法,当时车很少,又是晩上,我还拎着好多行李,还有一袋子书,这可惨了。一下拎不了这么多,只得来回倒腾,先拎一个到一定远,再返回搬另一个。寒冷的天气,我竟满头大汗。边搬边埋怨自己,干嘛要背那么多书回?记得那也是个月夜,当累了,就坐在行李上歇会,暗自庆幸,幸好还有月亮陪伴。到家时,已是深夜,爸爸妈妈已睡着。
不喜欢热闹的月夜,我倒是挺喜欢冷冷清清的月夜。在那样的月夜里,我可以对月抒怀,或吟诗,或者就傻傻地看着月亮,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在月夜里散步或跑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想家的时候,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晚上看完书,准备睡觉时,我看着窗外那一轮明月,于是走到窗前,与月亮来一次心灵的对话。我想月亮里的嫦娥一个人在若大个广寒宫,应感孤独和寂寞,应悔当初偷了灵药,来到这儿,高处不胜寒,还是和后羿在一起比较好。玉兔应该不懂嫦娥的心事,否则,嫦娥也许会与它说说心里话。
月亮能给夜行的人照亮回家的路,能给晚上睡不着的人以安慰,给思乡的人以慰藉,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