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行爱一行,说的大概就是我吧。
从毕业刚开始在福建的食品公司的市场策划,到最后的总裁办品牌策划,然后回到西安的文旅策划拐点继续品牌策划,再到现在的口述历史纪录片制作和娅茜优艾事业,每一个工作阶段一开始都是为了薪资以供生活,后面都慢慢喜欢上了。
刚开始市场策划,一切都是新奇的,人是新奇的,活动是新颖的,遇到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会年轻有活力,加班加点是常事,全国各地跑也是常事,在朋友的眼里我在周游中国,却不知我看过凌晨一点的上海、深圳、广州(到点),凌晨5点的青岛、重庆、杭州等(起程)。
在后面到品牌,品牌的启蒙是路长全老师,在食品公司的合作,他的理念给我带来了很多触点,第一次清楚了解,品牌≠营销,品牌≠活动推广,品牌就是品牌,是不一样的烟火气息,就如小米的这次品牌升级,一个logo的变动引起整个互联网乃至行业的震动,朋友圈业内人士业外人士都在发表不一样的看法,有嘲笑有谩骂也有支持有赞赏,这就是品牌的理解层次吧。华与华的超级符号是在谩骂与实践成果对立中起来的,却不知在隔海相对的日本,超级符号已经包裹着他们日常的生活,这就是思想上接受与不接受的关系吧。
现在所从事的医疗口述历史,是文化也是品牌,是历史也是当下。
通过采访平均年龄80岁以上的老专家,了解他们一生故事,从出生、求学、参军、学医、从医、临床看病、科研、带教等各方面,立体式与他们的过去对话,结合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挖掘行业发展当时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依旧取得丰功伟绩的背后故事,点滴剖析时代精神、人物精神以及中国的医疗精神。
这些精神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嗤之以鼻的,但是却也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与反省。一部分是病人的感谢、一部分是医学青年的感恩,一部分是同行的赞许,一部分是键盘侠的攻击,一部分是当代青年的反思。
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听这些医学泰斗讲故事,把他们的口述公布出来,给更多的人听。每次采访都害怕自己遗漏一个问题点,一个背景点,走进教授家的门是战战兢兢的,因为即将开启一段时空的穿越,走出教授家的门是慌慌张张的,因为要复盘时空的对话。
所以一直紧绷中享受老一辈人带给我的历史新知,这种历史新知与历史书籍上的新知是不一样的,它是活着人的亲见、亲闻、亲历的有温度的故事,是我能发问得到回应的新知,这一点是书本没法满足的。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钱文忠表示:“任何人都希望寻找真实,真实不一定寻找得到,但是却可以无穷地去接近真实。在无穷接近真实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会明白,其实口述史学关乎一个人,关乎一个家族,关乎一个民族,关乎一个国家,关乎一种文化,甚至于关乎整个人类。人类就是在不断接近真实的过程当中再提升自己,这个提升也许像人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离开大地一样。看似不可能,看似荒诞,但是无论如何拎着头发以后,它就会让我们头皮发麻,也会让我们头脑清醒,而头脑清醒就是口述史学最大的功德。”
口述历史的过程也让我时刻反思,反思我、自己的角色,自己的人生观,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思路,自己做出研究策划,以及反思时代背景下的我们!口述历史未来的路还很长,人生也很长,倾听一个故事,感受一个人物,做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