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一个被赋予的符号表达,一种近乎专属的称谓。我从小就很好奇自己名字的由来,老爸说是翻字典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老妈说是她炒菜的时候想到的,但是我都不信。
待到上学的时候,小学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就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书本的扉页上,给自己的书做上标记。因为我的名字带一个“懿”字,所以写起来繁杂无比,而且比起我同桌的名字整整多了16划!写名字这件事成了我一年级最最痛苦的回忆。因为名字的关系,我成为了小伙伴们的笑柄,大家争先恐后地给我取各种各样的绰号。后来我归纳了一下,总共有3类绰号。第一种主要是从我的姓氏上做文章,把各种历史上有名没名的人物往我身上放;第二种走的是谐音的路线,把我的名字倒过来念、放慢速念、加快速念、正反循环念,总之他们想出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绰号。小学毕业那天,小伙伴们在我的纪念册上留言,还不忘写下各种他们自己给我取的“专属”绰号留作纪念。回家数了数,整整有83个!关于绰号的各种开心和不开心都随着小学的毕业消散在我的记忆里。
上了初中,大家仿佛一夜之间都成熟起来了。女生不再粗鲁,男生不再小家子气,大家各自也都不以绰号相称,纷纷叫起了大名。这个时候,绰号成了和我关系好坏的指标,关系好的仍然以绰号相称,关系一般的也就直呼其名了。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我的每个朋友叫我的绰号都不一样。那个时候走在校道上,我不用回头,只需听到别人叫我的绰号就知道是谁在叫我。这个阶段也是我对绰号最美好的回忆,因为每个绰号都是我和Ta之间的专属秘密。
绰号,成了两人之间对于“我”这个个体的一种全新定义,不再是父母的强制赋予,而成为一种自由的选择。颇有一种“我喜欢我是这个样子的,你这样叫我很不错啊”的感觉。这个时候,绰号也褪去了贬义的成分,变成一种“爱称”。
成长的过程是独立的过程,经过初中、高中、大学,一次次的分流,命运把原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小伙伴们推向四处。记忆被一个个绰号分别标记、封存在心里。一个人的时候会寂寞,寂寞的时候总想起小时候单纯的时光。绰号成了我找寻回忆的线索,帮助我从散落一地的记忆中拾起最宝贵的那些片段,串成一串。
在人群中有时还会不自主地侧耳倾听,听那些熟悉的音节从某个人口中蹦出。偶尔听错了会慌了神一样四处张望,然后才想起你在远方,离我很远的地方。但是我马上就会心一笑,因为我知道这几个简单的音节背后串联起的回忆是我们自己最宝贵的秘密。前行的路上越来越少人以绰号相称,直呼其名成了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尊重。但是当一个人给你取了一个绰号的时候,恭喜你,你们之间已经不再是泛泛之交。因为Ta觉得你们之间的回忆值得拥有一个标签、一条线索,去把你们专属的回忆串联起来,规整地放在心里的一个干净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