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分析语段中的特殊标点及结尾细节把握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咬文嚼字细读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平民的爱国情怀

重点:分析语段中的特殊标点及结尾细节把握文章主题

难点:分析语段中的特殊标点及结尾细节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

一、识破两个分号的奥妙

我们从第三自然段和结尾部分入手

1.请大家朗读第三自然段

明确:两个相同的标点符号值得咀嚼(明确分号)

2.分号的一般作用是:表示并列

3.先看第一个分号

明确:

(1)第一个分号前面是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

思考:朗读语气?感受到什么?

明确:和平愉快安全和谐

(2)分号后面的是

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为何用分号?小弗朗士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在孩子心目中,这些场景都很有趣。“比分词有趣多了”

4.第二个分号

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思考:你喜欢这样的小弗朗士吗?

二、探索“英雄”奥妙

现在我们把细读焦点放到结尾部分,这是全文的高潮,也是最感人最经典的段落。

思考:这段话为何感人?

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1.“忽然”“也”能否删去?

2.“站起来,脸色惨白”可否互换?

3.“我的朋友们啊”“我的孩子们啊”有何作用?

4.“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中“他”可否删去?

5.为何“使出浑身力气”?

6.文末“你们走吧。”为何不是叹号?

明确问题

追问:韩麦尔先生是英雄吗?小弗朗士是英雄吗?

思考:英雄的含义

揭示:小人物小故事,底层百姓的爱国,平民之爱

补充资料:1918年德国战败,个人命运在强权面前的微弱无力

三、结尾

默读:最后一段高潮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咀嚼一个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进而把“英雄”一词的范围扩大化了,让学生们在细读探究的同时更理解了平民英雄的含义,深化了主题。唯一不足之处在于朗读的环节不够充分,语文课中可以通过充分的朗读来深化主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