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一个学生他特别努力,在培训班报的最好的老师教,但是他的成绩一直上不来,后来我们就分析,老师讲的好然而学生可能上课走神了,可能家庭环境不好,或者校风问题,最后没有学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真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最起码也要找到他们学习不好的症结所在,这才是培训班的终极意义,也是各位家长需要注意的地方。
【2小时创造的价值】一个学生一周有多少时间呢?7*24=168小时;但我们一周给他上课只有2小时,学生在培训机构只学了2小时,我们如何能够帮助到他?所以要想真正帮助到学生,必须借助2小时以外的力量。
通过这2小时的上课时间,我们不仅要教会他知识和方法,还要改变他对学习的兴趣,改变他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比如一个学生在这里上了2个小时,学会了如何复习,学会了每天回家先复习后做作业;一个学生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最终爱上了学习,周一到周五的校内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这就是2小时创造的价值。那么,从几方面提升呢?
第一个是学习动力。说到底是孩子爱不爱学,想不想学的道理,假如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更缺乏乐趣、成就感和积极的人生目标,当然学不好。
兴趣,帮孩子打开世界。比如,让孩子把某个词汇抄20遍记住,孩子到最后就不想抄了,所以成绩就不好,但是去阅读武侠小说提升语文成绩就很快,让孩子选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看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动画片,或许家长觉得没有什么帮助,但是这恰恰是孩子感兴趣的,比如某个孩子特别喜欢动物世界、大脑开发等智力游戏,那么他科学课肯定是非常好的。由此,增加阅读兴趣,再到最后的名著等;比如从动画片【葫芦娃】中知道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机器猫】让我们拥有梦想;孩子能打开【安徒生童话】,那么有一天,他就能打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信心,递给孩子一把椅子。很多学生的信心是在学习中被打击掉的,真正重视保护学生信心的老师不多。将题目从易到难设置,一点一点增强孩子的信心。当学生觉得爬上桌子很难,老师最好的方法不是把孩子抱上桌子,而是递给他椅子,让产生成功的喜悦。
成就感,影响孩子学习与人生。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主人,让他通过你的引导自己探索知识,而不是直接教给他,所以老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课爽,要通过互动让你的学生爽。2)要让孩子给家长讲题,孩子给父母讲清楚,一定是自己深刻理解了,而且越讲越有成就感,也锻炼了口才;同时有自己不会的问题会积极主动问老师。孩子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来自与人分享知识。比如课间也会请同学讲题,必须把别的同学讲会,也给不会的同学一个请教问题的机会,父母一定要建立孩子的成就感,不要凌驾于孩子之上。再比如定目标,不是说孩子完成什么目标,给孩子什么外在奖励,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还有设置目标的合理性,大多数父母给孩子定的目标都略高于孩子的实际水平,而有进步就有退步,这样定目标就会影响孩子的兴趣、信心、成就感。最好别定目标,如果要定就定低一点,比如定20名,他考18名,仍然高出你的预期,他依然有成就感,但他心里一定想再考高一点,这是他自己定的目标;家长要在亲戚、同学面前表扬他。
刘亚超老师讲过一个他自己的故事。他小时候学习很不好,也不听老师的话。一次,老师提问一个课后知识点,依次叫同学们回答,没有一个答上来。碰巧,他前一天晚上看了书后的知识点,等老师叫到他时,他回答对了。老师表扬了他一番,他心里非常高兴,趁着被表扬的劲儿,回家又复习了当天的知识。他想万一第二天老师再提问的话,自己能够答上来。
果然,老师第二天又提问大家,还是挨个问,同学们又答不上来。轮到他时,他又答对了。老师又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不再有侥幸心理,每天回家认真复习功课,后来书后的作业连标点符号都记得一清二楚。他的成绩直线上升,考上了市里最好的中学,后来又考上北大,再后来我们一起创办了学而思。
他告诉我,自己之所以改变就是因为那件简单的事情。有时,改变一个学生命运的通常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你给孩子面子,给孩子尊严,给孩子成就感,真的会影响他的一生。
其实这并不奇怪。打个比方,高考相当于短跑,人生一辈子相当于马拉松。50米、100米的冠军,跑马拉松不一定比得过一万米的冠军、亚军甚至第十名。
榜样,发挥孩子的独特优势。榜样不一定都是学习好的,也可以是进步快的。比如,一个班50个学生,一个学生考了38名,但他是从49名进步到38名的,这就是一个榜样。再比如,一个学生学习一般,但是某个方面有特长,他进入社会以后如鱼得水,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学习环境。
第一件事情,道理要讲透。要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他其实这个社会不是那么简单,什么样的人都有,他将来一定会遇到一些为了目的不诚信、不正直的人,他们可能面临特殊困难,也可能是为了占便宜。但这不应该影响孩子的判断和价值观,更不应该影响他的行为,因为他要做一个诚信和正直的人。这样当孩子见到真实的社会时,他会有心理预期。
● 第二件事情,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的阶段性任务,及时奖励孩子诚信和正直的行为。
● 第三件事情最重要也最不简单,就是家长自身要做到诚信和正直。父母是孩子心中做人做事的榜样,他们自然会去学习。
做到这三点,父母要求孩子保持诚信和正直才会得以落实。这个世界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教育的双环理论和我们做管理是一样的。我有时候也在反思,为什么有时干部跟员工讲一个事情,员工不听。比如我们要求员工上班要投入,不要玩游戏,这只是第一环。第二环至少有三件事情:
● 第一件事情,告诉员工上班玩游戏是不对的,年纪轻轻虚度光阴,不会有好的成长和发展。
● 第二件事情,要做出员工的发展模型。告诉员工达到哪些能力,会进入什么成长通道,得到什么培养,拥有怎样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 第三件事情,要有领导力素质模型。作为领导,要做的远比员工多,要求也远比员工高,领导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是员工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这三点缺一不可,它是一个循环系统,这样才可以保持长期的稳定和持续。很多时候,我们教育孩子只做到了第一个环节——要求孩子怎样做。如果不是双环,后面没有事情持续教育他、引导他,那么这种教育很难落地。
学习力:注意力对思考力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思考需要持续性,如果一个人不能集中注意力,那么他的思路一定是紊乱的,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不能够持续琢磨一件事情,也就抓不住重点。培养注意力就是训练孩子一心只做一件事情,学会放下别的事情。所谓“一心无二用”,不要让孩子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或者做其他任何事情。
孩子的注意力通常是怎样被破坏的呢?比如,一个孩子题目做了一半,刚有点想法,妈妈送盘苹果来了。人的注意力有点类似电脑的缓存,需要集中注意力,等心静下来,人脑的CPU使用率才能慢慢上去。问题刚想了一半,这时妈妈递过来一盘水果,孩子大脑立刻就释放缓存,CPU使用率也立刻回到最低。
方法:听课复习最重要
学习方法涉及到很多具体的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等。这里面有两点最重要:一个是听课,一个是复习。
刘开给我讲过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原来的班上有个很有智慧的妈妈,她的孩子智商一般,不是那种一点就透、反应特别快的孩子,遇到问题时,他要琢磨半天才明白。但是这个孩子有个非常好的习惯,每次上课,他不在我们发的讲义上写任何字,而是单独用一个本子记笔记。
他回家后先复习一遍笔记,然后像考试一样在空白讲义上做一遍,他妈妈把孩子不会做的地方用笔圈出来,让他去问老师,弄懂了再做一遍。然后,这位妈妈让孩子把不会的题再给她讲一遍,确保他学会了,这样他的知识没有疏漏,而且他讲完了,受到妈妈的表扬,也很有成就感。
总结——
如何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明白了那么多教育孩子的道理,还不足以支撑学生的成功。但是明白这些道理以后,通过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把这些理念细化到学生日常的行为中,才会驱动学生成功。
根据前面讲的理念,我们总结整理了学生成长过程需要重点培养的一些好习惯。
与学习动力相关的习惯
1、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开卷有益,不管故事书还是历史书,只要孩子喜欢读,都鼓励他多读。开始时,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读,一起讨论故事情节。
2、培养孩子讲故事的习惯。鼓励孩子把书中的内容讲给家长或同学听,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肯定孩子,鼓励他们展示自我。
3、培养孩子给父母口述讲题的习惯。孩子只有把题目讲出来,才真正懂了。我们会从教研中进行设计,每一讲会留两道题要求孩子给家长讲一遍,然后请家长签字确认。我们会给予积分卡的奖励。
4、培养孩子请教别人的习惯。遇到问题先自己琢磨,实在不会要学会自己去请教同学和老师,而不是让父母解答。课堂设计上,我们也会逐步规定,每节课有一道题不讲,而是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请教把它解出来。
5、培养孩子与榜样对照的习惯。每个人定期看看自己的榜样,拿自己和榜样对比,会不断进步。
我们后续会出版一本名叫《榜样》的书,寻找那些具有各种优秀品质的榜样,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与学习环境相关的习惯
1、培养与榜样多交流的习惯。所谓见贤思齐,要想变得优秀,多与优秀者为伍吧。如果希望学习好,就多与学习好的同学一起交流;如果希望打篮球好,就与打篮球好的同学泡在一起。
2、培养与老师保持良好沟通的习惯。在社会上有问题找警察,在学校里有问题找老师,与老师保持良好沟通,这也是一个基本能力。
3、培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习惯。
4、培养自我约束的习惯。比如玩游戏懂得节制,做事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长大了,他就会明白“自律者方得自由”。
与学习能力相关的习惯
1、养成做事情集中注意力,一心一用的习惯。
2、课前适当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先复习后作业。
3、养成定期反思的习惯。
4、学会整理错题本,梳理自己的知识树。
从根本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培养学生这些重要的习惯,帮助他们获得成长。
- 6-
塑造品格: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
习惯不是容易改变的,要想真正改变一个人,并让他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改变他的思维模式,塑造他的品格。
一个人成年之后,培养品格不是不可以,但是年龄越大,改变越困难,“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孩子处在价值观塑造期,这些有益的思维模式和品质品格,对他们的将来影响深远。人和人的差别根本在于,他们具备不一样的品质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那么,我们在对学生要求的品格中,有哪些品格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我们挑选了12个品质——
与学习动力相关的品格:目标、积极、坚持、好学;
与学习环境相关的品格:诚信、勤奋、感恩、信念;
与学习能力相关的品格:专注、反思、规划、务实;
我们把这些品格,按照年龄特征落实到12个年级中,每年重点培养孩子的一个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