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百家讲坛《大明脊梁张居正》,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喜欢这样的生活,白天上班充实忙碌,上下班的零碎时间用来听一些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晚上临睡前在读一些历史传记。仿佛活色生香的古代社会和鲜活饱满的古人正在向我慢慢走来。而我这个在平时生活里平凡无奇的小人物,也可以指点江山,好不快意。
张居正,湖北荆州人。和唐寅、徐渭并称为明朝的三大天才儿童,相对于前两位过于隆重的人生开头,张居正算是最有成就的少年天才,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成就则是他当上万历初年的首辅,推行新政,成就了明朝最后的盛世。
一、官场升迁史
张居正的官运并不亨通。天才少年的他,十三岁第一次乡试是以失败告终,不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强于他的实际年龄。三年后,乡试考中举人,入京为官。作为江陵才子的他,入仕后正是朝延里夏言、严嵩的首辅之争。做为无名小卒的他,已经明白站对队伍跟对人的重要性。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里,严嵩胜。接着便是严嵩与徐阶的首辅之争,张居正先是不动声色,两边都不得罪,最后徐阶胜,严嵩被逐。第三场首辅之争是除阶与高珙,徐阶是张居正的恩师,但是高珙和张居正却曾经同为翰林院的同僚,即便在徐阶被逐的情况下,张居正仍能明哲保身。最后一次是张居正与高珙的首辅之争,这次张居正联合了李贵妃、冯保,一起取得了对付高珙的胜利。
张居正十六岁入京为官,四十七岁才当上首辅,期间三十一年。可以看出张居正的一些自身优势:第一,除了天生的聪明才智以外,张居正的忍耐力和对困难的承受力是很强的。他知道自已要干什么,在通向目的地的道路不可能是铺满鲜花,走在那些布满荆棘的路上,他会选择屈服和隐忍。第二,站对队伍的重要性,应该叫选对团队的眼光。在前三场首辅之争中,居然和哪个利益团队都能做到不交恶,明哲保身一直养韬蓄锐,让自身最终有实力走向首辅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二、用人智慧学
张居正登上首辅之位后,便着手推行“万历新政”,希望通过新政,让明朝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我归纳了一下,他的用人原则,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用有才的实干之人。张居正的恩师徐阶,辞去首辅之职后退忍江苏老家。他的子孙不过是碌碌平常之辈,还经常惹出一些是非。应天巡府张家颖接手了徐家的案子,本来是一件平常的案子,但顾及除阶曾是当朝首辅的恩师,而他又不是一个能枉法的人,左右为难,权衡之后,便提出辞官。张居正综合考虑到应天巡府的实际能力,不想因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失去一个有用之才。回他信件中复反强调要禀公处理,又写信给徐阶,望他理解,不要让子孙以身试法。从张居正处理事情的方法来看,推行新政只能用有才之人方能做到实施到位,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必须不寻私情。
第二,去除言官和言官经常聚会的场所。明朝的言官司地位相当的高,而且是最爱唱反调的。张居正推行新政,必定要触犯到相当一部份人的利益,特别是言官集团利益。张居正推行新政过程中一共罢免了二千多名言官,并且取谛了他们经常聚会的声所。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张居正对待不同人的态度。对于有实干精神的人重要,而对于夸夸其谈的人则放逐。说他霸道也好,专政也好,从对言官的态度可以看出张居正改革的决心。
第三,用稳重的人而不是极端的人。海瑞在嘉靖因骂皇帝而成名,后面又逼徐阶大退良田。海瑞一生清廉,一年就只在他母亲生日的那天买点肉吃,平时都是吃素。这种早被民间百姓供奉入神坛的海青天,也在被贬时被张居正勉励过。连他自已都觉得当张居正当权时,他应该会被朝廷重新启用,为大明朝贡献光热。张居正并没有用他,而海瑞最终也是郁郁不得志而死。海瑞这种清官,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功过参半。官场的场讲究的还是团队,单凭个人是不能成气候的。而海瑞的极端性格和处事风格,似乎于官场格格不入。张居正为推行新政,需要是有新思维的变通实干人才,而不是海瑞这种顽固保守派。明朝末年大思想李贽评价张居正和海瑞,一个是“参天大树,国家栋梁”,另一个则是“傲霜之草,有气节,但不足以胜任国家之大任“。
张居正不是完人,他也有很多缺点,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特别是推行新政改革后,他让明朝实现了“国强兵富”的理想。他推行改革前,国家一年仅300万两白银的税收,改革后,明朝达到了1200万两白银的税收。北有李成梁守辽宁,南有戚继光抗倭寇,做到了明朝后期的短暂太平。他的早逝,让他的改革在一年后统统被废,他的儿孙被万历皇帝下令困在家中活活饿死。
用《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先生说的话:明朝在无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