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7期“叶”专题活动。
我曾经写过,“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第一次听到,是一位工程师伯伯说的。他那时已不是工程师,只是技术员。
他是四九年前重庆大学高材生,土工毕业。四九年后,专业对口,分公路施工单位。后被分到基层,跟修路亳不沾边“农场”工作。
父亲当时是“老粗”,反到管他。但父亲不鄙视他,没为难他,还私下夸赞他,叫我们向他学习。
我当时大约十一岁,读五年级,向他请教:“刘伯伯,怎么才能成才?”
伯伯说:“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
伯伯和父亲并不算熟,并不交心。大环境下,一个受管,一个管政工,怎么可能交心?伯伯的回答,却高妙,我当时没懂,后来悟出,确有深意。
现在某音,曾仕强教授在讲解《易经》以及探讨人生哲理等内容时,多次提到“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这一观点。再次引起我的兴趣。
曾教授强调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成气候的,一定要有人来帮忙,就像红花需要绿叶来陪衬,否则一朵红花也不好看。
他还从《易经》的角度出发,指出乾卦也要坤卦配合,就如同红花需要绿叶配,强调不同性格、不同角色的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曾仕强教授提醒人们,不要嫌弃或看不起身边帮助自己的人,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价值,没有人能独自成功。
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一棵花,叶多花少,相互成就;花离不开叶,叶离不开花,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使命。
伯伯是聪明人,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人,谦虚又谦虚,低调又低调。
我们没去过他家,或者说,除白天工作时间,正常交往时间,伯伯业余时间,有什么爱好?在做什么?我并不知,父亲知不知道?我也不知,但有一点,伯伯肯定在学习,在充电,不然七九年后,他怎能就任公司总工,发挥余热。伯伯用行动诠释,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一个人的成才成功,离不开环境,离不好别人扶持,离不开别人支持。
上篇说过,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托举。也是红花与绿叶关系。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
父亲一生,没正式进过学堂,靠自学稍稍识字,靠组织培养稍有知识,稍有觉悟。
所以他注重我们教育,把我们交给学校,告诫我们要融入集体,向组织靠近。几个弟弟那样做了,也做的好。我就差了,后单位不景气,辞职出来,脱离原集体,只能安心打工。
但我没忘记融入新集体,没忘记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打工也不能单打独斗,要懂合作,要讲团队精神。
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最有集体观念,最有团队精神,最懂合作,最会合作。
为什么呢?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多,从小养成。我们这一代,从小过惯集体生活,早就革除个人主义,单打独斗习惯。
我曾从事车工工作,半体力半技术工种,单机作业;但我懂合作,有团队精神,知道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所以,跟老板,主任,一些工人皆相处融洽。
去年工厂关门,再次就业,知道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这一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短时,我同样能融入集体,融入新单位,坦诚相待,工作愉快。
生活中,有一些经营交往,应用这一原则,同样能和伙伴坦诚相待,合作愉快。
家庭是生活的港湾,也适合这一原则,谁有本事谁做花谁唱主角;另一半甘当绿叶甘当配角,相互支撑,花繁叶茂,生活幸福。
现上简书,上一些平台,也是各写各的,但我懂得,人需要交往,需要交流,不能闭门造车,所以经常读文点赞,在其他平台,经常约读点赞,相互学习,相互砥砺。
刘伯伯没说,曾教授说,这叫“顺天应人”,叫天道。既是天道,我深知心诚则灵,我这样想,也这样做。
子接受的是正规高等教育,从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并无分别心,也平等待人,也希望他知道“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望他在生活工作中,一生走稳,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