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学生时,因为初二数学老师的语言暴力伤害至心,导致自己自卑了七年。命运的鬼使神差,让不爱老师的自己做了老师。因为深刻体验过来自老师的痛苦,我做老师了,给自己下达的指令是: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学生因为遇到我而幸运。用今天的流行语应该说这是我的教育初心,当时还没有清晰的使命感,淳朴的想法是对得起良心、不要误人子弟。
最初我被分到一所乡镇中学,成为这所学校唯一的大学生,领导很重视,让我教初三补习班的课。补习班的孩子年龄偏大,我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第一节课因为紧张都没讲。那时的备课是“背课”,每天对着墙壁从“同学们好”开始背讲稿,背熟之后到讲台上再背一遍,我的课也就上完了。这种状态持续了大体一周,随着紧张度的减弱,师生渐渐熟悉,我也由“背稿”慢慢转为“讲课”。
在这所乡镇中学上班两个月后被调动县城中学,临行前几个女孩都哭了,我也哭了。那时上课没有什么水平可言,为什么学生对我还恋恋不舍?今天回想,应该是我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动了学生。学生们是多么大度和包容啊,仅仅因为我认真背课、上课,他们就给我留足由幼稚走向成熟的空间和时间,第一批学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上课要认真。
县城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考重点校败北的失落生、没考上高中的自费生、水平就是普高的录取生。当时学校不设重点班,每个班学生的最初成绩都有明显的层次和梯度。我和很多老师一样,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当时没有想过面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改如何教学的问题,准确地说不知道如何做老师。后来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上课爱犯困,私聊后才知道他们有些听不懂课,学习提不起兴致。师生商量后,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基础,同时教他们自学的方法,也动员学习好的同学随时做小老师,给他们答疑解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几个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成绩慢慢提升,通过这个小细节让我懂得:上课要细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因为眼神和表情的背后有学生真实的需求。
刚参加工作时,和学生年龄差不大,师生很快打成一片。周末和学生一起唱歌,平时也分享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也听了不少他们的小秘密。由于师生关系好,学生们爱上我的课,学我这门学科,我的教学成绩太差都很难。我说什么话,学生们很听,良好师生关系带给的为师体会是:上课也是上关系,先关系,后管教,真心爱学生,也让学生真心爱上自己。
在教学生涯中,有十多年的时间是在高三。高三上课的梯级由低到高是:把教材讲明白—领着学生构建知识树—引导学生用树上的果实去砸题—题目的金蛋被砸开,中奖成功。这些年与学生一起备战高考,深刻体味到:上课就是上未来,在课堂上要以知识为载体不断刷新学生的认知,让他们懂得“输得起”比赢更重要,摔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重新站起来的能力和勇气。上课是教书,更是育人,把书讲明白,把人讲精神。
今天距离退休尚有12年,觉得课堂上没有“老教师”,头发可以白,脸上可以有皱纹,但课堂上不能有老教师,面对鲜活的青少年,童心不泯,思想活水要不断涌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让每节课都有新意。
“上课”这潭水太深了,可能研究一辈子都没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