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7.37起床,比平常上课晚起37分钟,8.12分走出宿舍,吃完早饭到自习室8.37,从起床到正式坐在教室里间隔一个小时,刷一下朋友圈、空间到8.45,然后看马原书第一章,到9.10时教室出现混乱,不断有人大声说话,讨论,教室因为学生的进进出出更显得嘈杂,不像是个自习室,黑板上被人写下了两行字,我因为没有戴眼镜,所以看不清写了什么还在那里坐着,在这段时间我自己的学习效率其实已经是下降了很多的,大约9.30时,原来自习的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我在这时离开,去了隔壁的一间自习室,选择了一个比较多女孩子在、离门口又近的位置,方便自己出去背书。在那里把马原第一章看完了之后,翻了一下买的复习资料,发现资料真的是很好,方便自己把知识框架式地进行记忆。在翻看的时候,我迷糊了,一方面想要把资料上的内容掌握,一方面又觉得这不在自己的备考计划之内,还有一方面是在想如何改变自己的备考计划,使之更好地高效地掌握这本书的知识。我迷糊了,是因为信息接收、加工、处理过程出现了障碍,这也许是我以前所没有遇到过的,也许是我以前也遇到过的(面临某个需要付出较多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的机会),类似又不是很类似,所以大脑出现了短暂的无反应状态。现在想我的这个无反应状态,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对这则信息的把握是超出我能力之外的,在当时我想要在短时间内以不浪费自己的有效学习时间,学习场地为原则进行信息的处理,我是做不到的。关于这则信息,现在我有了比较明确的对待方法,那就是,在看完马原书的一章章内容之后,结合资料进行记忆,背诵,检验。那么这个问题的出现,对于我来说,显示了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各种信息不具备非常良好的处理能力。信息也分轻重缓急,有能力处理的,无能力处理的,当时就需要处理的,可作以记录稍后处理的,在这个网络普及化的当下,强化在头脑中对信息进行的重要,紧急程度辨识,归类的意识十分重要。
在教室外面读书的时候,自己因为在教室里出现了信息没有很好地被处理的情况,自己对自己在能力方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否定,所以能量场被削弱了,在公共场合读前厅的内容真的不算是一个好的决定,自己本身就没有对这个行为产生自信,按照自己原来的设想,在宿舍里像消费者行为学那样背诵是最具效果的,有了同其他环境的对比,能量场继续减弱,还有服务运营管理,在背诵的时候抱有对学科不自信的态度,便也无法有效率地开展下去。对此,在目面临考试急需要高效率地使用自己的时间的时候,更为重要的是寻找最有利于自己每一门课复习的时间与场所,让其他事情为有效率的复习让道。
在回来之前,张桢在qq上给我发消息让我帮她带饭,本能地我反应出不开心的情绪,因为帮忙带饭从她的角度来看就是在我买饭的时候顺便给她带,没有什么大不了。从我的角度看,我去餐厅吃饭,顺便帮她带饭,也没花费我几分钟的时间。然而从一些比较狭隘的角度看,帮她带饭就表明她自己不想下来买饭,不想花费那在路上的时间,也不想到风雪中走一遭,而我在宿舍外面的现象则正好可以满足她的这些需要,更狭隘地想,相对于她,我表现得更老实些,为此我也需要承受些别人或许这样认为我的看法与印象,我的能量场被她的能量场削弱了一点。然而,客观地讲,给她带饭没有给我造成什么损失,那些虚无的狭隘的想法才是我真正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过程中所应极力避免的,坚定自己的道路,确定自己客观的立场,遇事好好分析,不被情绪左右,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乐于助人。(虽然写到这里,写了挺多的,但是还是觉得有些东西没有被挖出来,不过也不强求啦)!
中午在买饭的时候,自己情绪性地选择了把饭带回来吃,知道这样做是有一些违背自己的生态环保的理念的,但是就是受不住情绪的影响。对这件事总结的结果就是,当自己的能量场被削弱时,自己更容易做出些打破自己日常信念的举动以此获得一些类似反叛性质的心理补偿,而这些事情在以后的自己反观时,又会进行自我减分。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增强那些不被自己认可的行为的认可,每个人都会这样,这是很自然的,很正常的,你没有必要因为这些事对于你自己产生否定,未来的路上,你值得更好的事。不只是这样,在以后的生活里,也要更多地关注那些能够扩大自己能量场的行为,经历,慢慢积聚自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