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凯帆
该把多少存款用于投资:与年龄有关。如果你30岁,应该至少在储蓄上投入30%的资产,各种投资不超过70%。如果你40岁,那储蓄40% ,投资60%。
基金本质上还是股票。投资基金的风险:短期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无风险或者风险很小。这些概率是对股票基金而言。要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年限。
股票基金最好是用来养老和子女上大学。如果你三到五年就要结婚买房子,建议你投债券基金吧。如果你只想投个三个月、半年,还是货币基金吧。
建议第一只基金去买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在怎么买也不会有损失,但同时也就把所有要办的手续都办好了,流程也搞清楚了,也摆脱了别人的忽悠。
第一只基金到底买什么?首先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你准备投资的年限。如果20%的涨跌也只让你笑一笑,而且你要投资15年,那就投资股票基金。如果5%的跌幅让你寝食难安,那我劝你投点债券。
品种确定了,再确定是哪个公司的哪种基金。晨星网站上有所有基金的评估和收益统计。基金的选择至少四星以上。
国内的基金很多是混合式基金,纯粹的全股票基金很少。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决定了这个基金的特性。比如广发聚丰,股票可以占95% ,而广发稳健,股票只能最多占65%。显然聚丰就会比稳健涨得快跌得很。又比如上投双息,股票最多75% 。这些是有资产配置决定的,也就是说这些基金之间仅仅用收益率是没有办法进行对比的。在论坛上经常看到有人问,为什么X X基金长得比X X X基金慢多了?甚至还要求基金经理出来解释。其实这种现象是必然啊。
三个月,甚至半年以内的排位没有任何意义。
很多教科书上说,第一只基金买“指数基金”。这我不同意。这涉及到一个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问题:市场是有效的吗?我认为美国的市场基本上是有效的,但中国的市场恐怕连半有效市场都不是。在一个基本无效的市场,跑赢大盘是很可能的,所以也就没必要去投资一个“指数基金”。
新基金不是个好选择。
我支持基金定投。首先我得说我没有本事去预测市场,我也没有看到听到有人能预测市场。反正我是长期投资,只要在平均成本上就满足了,超额收益我可不去想。
实际上,我采用的是一次性投入(实际上我是在较短的时间分批投入的,这样降低偶然涨跌影响)和定投(每个月的结余工资才用定投的方式来存养老金)结合的办法。把手上的10万元分成100份,定投100个月显然是很可笑的事情。所以我建议你手上的钱一次性投入,以后每月结余的钱做定投。
定投最大的好处实际上是心理上的。投资中最忌讳的心理是“贪婪”,而绝大多数人都克服不了贪婪,结果就过于自信的认为自己可以把握股市的波动获得额外的收益,最终是获得额外的损失。定投就可以逼迫你克服你的贪婪。这是一种强制性的非常有纪律性的投资方式,别去考虑股市的涨跌,也不要试图抓住这种涨跌。人都是贪婪的,没有纪律,最后一定害了自己。
分散投资:是不是买一堆股票或者一堆基金就是分散投资了?答案其实不是。最理想的分享投资应该是投资在互相不相关的投资品种上,比如股市、房地产、黄金甚至古董等等。从大类上讲,股票和债券是独立的。从小类上看,大盘股和小盘股也似乎相关性不大,价值股和成长股也相关性小。
所以首先要决定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其次在股票中应该尽量覆盖“晨星九方格”的全部。试图通过不同种类的股票基金来进行资产配置达到分散投资的目的,恐怕现在在国内是很难达到。
股票配置越高,收益就越大,风险也越大。只是要注意一条,国内很多基金其实都不是纯股票基金,比如广发聚富, 股票配比最大也不超过50%。从这种意义上这种基金本身就已经配置好比例了。
比例的再平衡:比如你按照自己的投资年限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了自己的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是7:3。一年以后,股票长得快,债券长得慢,比例变成8:2了不好怎么办?这时候要卖掉股票,买进债券。如果再过一年,遇到熊市,股票大跌,比例变成了6:4,这时就要卖掉债券,买入股票, 使比例回到7:3。这就是再平衡。
再平衡从表面上看,是卖掉一个上涨快的优良资产,买入一个下跌或跑得慢的不良资产,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高抛低吸的过程,是一种通过纪律性投资来进行卖高买低的过程。有人用历史数据做过估算,再平衡的综合效益要远远高于不做再平衡的收益。一般一年到一年半做一次再平衡。
原理上在现在的情况下,一支股票基金和一只债券基金的组合就差不多了。但我还是愿意多买几只股票基金。原因很简单,也是平衡风险,平衡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风险。
波段操作是非常危险的,而这种危险远远大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波动性。但我经常会被贪婪所诱惑,老试图去尝试进行波段操作。后来我采取一种方法,实在想进行波段操作的时候,就去读读投资方面的书,那里面无一例外地告诉你不要去做什么波段操作一获得超额利益。这样,我就会平静,放弃这个愚蠢的念头。美国人有个简单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规定:一个人在卖出或者转出一只基金后,必须等60天以后才能再买入这只基金。
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经文中方法测试,欢喜本人的承受能力为81分)78-99分适合股票和股票基金。低分的话,买大盘价值型股票,高分的话买小盘股或者大盘成长股。
激进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策略,也就是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一个是资产配置,也就是一个基金中股票和债券的比例。资产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金的激进程度。
当你手上有一万元的时候, 你可以买到6667份A基金, 9091份B基金。由于同样的投资方式方法,甚至买同样的股票。一年以后,基金A拥有的股票涨了10% ,净值也就到了1.65。基金B同样也涨了10% ,净值到了1.21。可是你的基金市值都是11000元。无论是买A还是买B,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赚了10%。反之亦然,要跌,大家也一样的跌。收益只和你的投资总额和单位基金的涨跌比率有关,和净值高低以及份额多少没有关系。
基金公司经营的好坏是看总资产的增长情况。总资产的增长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总基金份额的增加,一个是单位份额价格的提高(也就是基金的净值)。总资产增加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2%也就增加了,收益也就增加了。所以他当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这两个指标。对个人而言,当我们投入一个基金后,份额就基本恒定了(除了红利再投资)。我们关心的只有净值的提高了。基金拆分复制都是基金公司为扩大基金总份额玩的游戏而已。
别怕净值的高低,不要去考虑这个问题。只要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基金净值会一直持续上涨,这是没有顶的。基金的风险是基金手上的那些股票的风险,股票越多,风险就越大。这和基金净值绝对值的高低没有关系。
建议大家采用红利再投资,分红很大程度上是迎合我们的心理。你要那点分红的现金干什么呢?你拿走了现金,实际上是减少了投资规模。
投资基金,其实我们最关注两个东西:收益和风险。收益比较好测量,从重新网站上很容易可以看到一周、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甚至两年的收益情况。风险怎么量化呢?我们可以让统计数据来说话。
晨星网站上,每个基金都有“风险评估”一项。如果是一只一年以上的基金,那么在这项里面会有六个指标:平均回报、标准差、夏普比率、阿尔法系数、贝塔系数和R平方。
例如:
中国优势 广发聚富 广发小盘
平均回报 105.97% 92.76% 112.45%
标准差 28.12% 20.39% 26.84%
夏普比率 2.51 3.13 2.74
阿尔法 26.84 35.39 35.80
贝塔 1.14 0.67 0.66
R平方 0.67 0.66 0.63
平均回报:是按照今年近10个月的数据去推算一年的回报。从这三个基金的收益来看,小盘最好、优势次之、聚富最差。平均回报当然是越大越好。
标准差:表现基金的增长率的波动情况,也是平均涨跌幅度的变化。显然优势波段最大、小盘次之、聚富最平稳。标准差当然是越小越平稳。
夏普比率:是综合了收益和风险的系数,越大越好,也就是高收益低风险。在这三个基金中,聚富最好,小盘次之,优势最差。
阿尔法:代表基金多大程度上跑赢大盘。当然是越大越好。广发小盘跑得最快。
贝塔:是相对于大盘的波动情况,如果是一个指数基金,那就是:比1大,说明比大盘波动还要大;比你小,说明比大盘波动小。中国优势波动最大,聚富最小,甚至比大盘波动还小。
R平方:代表和大盘的相关性,如果是1,表示和大盘完全相关。
简单说,回报和阿尔法是收益,越大越好。标准差和贝塔是波动,越小越平稳。夏普指数是两个的综合,在收益或者风险相同时,越大越好。
要非常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必须在同类基金中进行比较,也就是相对于同样的标准。用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去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从例子中可看出,如果你喜欢高收益的,选择小盘;如果你喜欢平稳的,选择聚富;如果要在收益和风险中得到一个平衡,也选择聚富。
“牛市买激进基金,熊市买稳健基金”,我想可能更合理。
说我的观点,买2号还不如买1号。我不喜欢2号,甚至不喜欢发行2号的基金公司。对国内的2号基金,想来想去,还是为了把净值降下来,吸引那些患了“净值恐高症”的新用户。
核心式资产组合法:投资组合中的核心实际上是用来保证你最终投资目标实现的核心部分。理论上他应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可靠的、甚至你会感到无聊的部分。他不大会暴跌暴涨,也不会是一个黑马或者星星,他更多的是扮演一个老黄牛的角色,默默地拉着你的投资组合稳步前进。如果可能,这个核心应该在你的资产总额的70% —— 80% ,至少也在50%以上。最好的核心基金理论上是一个大盘基金,而且应该是一个价值和成长平衡型的基金。也就是在晨星投资风格箱中的第一行的中间格。
当然这个核心和你的投资风格有巨大的关系。比如对我而言,我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承受能力90多分),还有二十多年的投资期,而且并没有把我的老本都投资在基金上,所以我倾向一个激进的投资组合,当然我也会选择一个激进的组合核心。
除了核心部分,你还有20% —— 30%甚至更多的部分是你的非核心部分。在非核心部分,你完全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去尝试各种基金。比如你有一个稳健的核心,你就可以尝试很高风险的其他基金。你甚至可以选择一些股票作为非核心部分。
不指望非核心部分是一个稳定的部分,它是一个动态的、高波动、高风险,也许是高收益,也可能是高亏损的部分。它是一个你投资组合中活跃的、激动人心的部分。如果你对你自己的判断充分的信任,也许在非核心部分,你还可以去追逐一下波段,看看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如果你无法摆脱“净值恐高症”,也许你可以试一试在非核心部分放点高净值的家伙。
小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你可以采用“再平衡”,这样对你的组合很好的帮助。
总结:我反对波段操作,支持定投,反对抢购新基金,也不喜欢2号,不大喜欢分红,不怕高净值。
投资不是比IQ,比的是谁更理性。而理性的前提就是理解。
持有石油基金的时候特别有意思。也许是又涨价只影响到你汽车的油费,对我可是大大的不同。世界油价和我的基金净值有密切的关系。结果我得去关心中东的政治局势;得关心中国的经济形势,因为中国是世界原油最大的进口;我还得关心美国南部的飓风,因为得克萨斯是美国的石油基地;还有关心美国冬季会不会是暖冬,因为如果冬天暖,取暖用的油就会少等等等等。
我的买入策略:
每个月的部分结余用来定投。偶尔发点横财又决定放在基金里面时,我会进行一次性的投资,或者说在很短的时间范围内快速投资。我不会把这些钱分到每个月的定投里面。我喜欢纪律性,不喜欢做波段,也不会预测市场。我崇尚自制而不是自信,崇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我的策略是“不求最低,只求平均”。如果资金量小,我会随时投入,钱到就投,不管大盘。择日不如撞日。如果量稍微大点,我会做个一月内的定投,每星期投两次,从而得到一个一月内的平均效应。
之所以这样做,我有几个认识:1.股市大部分时候是上涨的(看历史数据,美国股市70%的时候是上涨的),所以越早投入越好。2.中国的不是波动很快,一个月以上的波动,我也就认为是“长期现象”,不是我能等得到的了。3.给自己一个纪律,不要在他然后恐惧中煎熬。核心还是一个理念:不预测市场。
如果市场风险实在很大,我会选择一个稳健的平衡性基金,万一下跌,就转换到激进的股票式基金。
要说明的一点是:所谓长期投资,并不是指长期抱着一只基金不放。我认为长期投资是指不是以做波段为目的,通过卖高买低来投机赚钱,而是指通过整个市场的增长来实现一个长远的目的。也就是当你发现你所持有的基金出现问题时,你转换成另外一个(货币基金除外),这同样是长期持有策略。在长期持有的思想下,这种转换时不需要考虑大盘的涨跌的。在高点,你抛出这个基金,同样在高点进入另外一个基金,或者在低点抛,低点进。这都和大盘基本无关。这种转换,不和长期持有矛盾。
我的卖出策略:
1.如果我的投资目标变了,肯定要改变投资组合。比如当我越接近退休,我的投资组合就越稳健。
2. 如果基金公司发生变化,例如基金公司的股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会考虑卖出基金。如果单单基金经理发生变化,我会抱着静观的态度。中国的基金大多数是采用集体作战的形式,经理是很重要的一环,但不是唯一的一环。
3.如果我发现我犯了错误,我会立即改变这个错误。不会等他赚回来再卖掉,我一定会立刻卖掉,转换到另外一个基金,无论是亏还是赚,越快越好。
4. 我在购买的时候,选择的基金都是四到五星的。如果一个基金跌到三星三个月,我会给他黄牌,如果持续六个月,我想就是红牌了。晨星评级是一个相对评级,他不是有大盘决定的,而是相互比较的结果。
5. 我不会因为基金的绝对涨跌来决定买卖,也不设置一个止损线。我更看重相对评价。
6.如果一个基金出现问题,我会选择一个替代品,把它转换过去。这种转换不会受大盘的影响。高到高,低到低而已。
核心还是一个理念:不预测市场,主要看基金公司的基本面。
指数基金:(此处及后文提到的,基本是指美国的指数基金,而不是中国的指数基金)就是跟踪一个特定的证券指数,基本按照指数的制定方法来配置所持有的证券品种和比例,是完全被动的一种基金。指数怎么调整,基金就怎么调整。显然,指数涨多少比例,基金净值就涨多少比例。
这就带来一些好处。首先,指数基金一般都有非常好的分散投资效果,尤其是跟踪大型指数的基金基金。其次,由于是被动基金,那么就和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判断没有关系,因此也就不用关心谁是基金经理。第三,由于指数的编制都相对稳定,因此股票的买入卖出都很不平凡,这样大大节省了交易成本,也就是大大降低了管理费用(这点要特别说明:在美国,基金的管理费不是一个统一的树木,不像在国内一个基金发行的时候,就标定了管理费)。第四,如果市场是有效地、是对的,你就不能指望任何一个基金经理可以长时间的超越大盘。也就是长期投资,选择指数基金其实是最佳的选择。但这个理论很有争议,巴菲特就说:如果市场是有效地,那他就会一贫如洗。但是对于一个常人,你没有大师们的水平,也许还是认可这个理论比较好,尤其是美国市场。据说美国能跑赢大盘的基金经理不到一半。
国内的指数基金的情况我没有心得,没有买过。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不认为中国的市场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我相信有非常多的信息是业界外人士不知道的。
我一定要说:别和基金谈恋爱。我们喜欢哪些基金,甚至喜欢基金后面的基金公司。可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只基金。千万别“情人眼里出西施”,无论他怎么样,都是他好。显然,如果我们开始选择正确了,我们会为我们的选择而自豪,为我们自己而自豪。如果我们选择错了,我们却会非常的遗憾,以至于我们甚至不敢承认我们犯了错误。追求自豪和回避遗憾的心理,会常让我们过长的持有一只坏基金。而且持有的时间越长,就感情越深,越不想卖,虽然他已经很不可爱了。别爱上基金,别用情感替代的理智。你可以爱投资,但别爱上某个基金。
我说的老基金是指优秀的老基金,是那些经过封闭期,又经过几个月到半年,甚至一年的考验的优秀的老基金。而新基金,我主要是指开始认购的才开始建仓的新基金。
买基金三步曲:
第一步,明确投资目标。在开始投资以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你必须明确你的投资目标、投资周期和风险承受能力。这决定你能期望什么样的收益和承担什么样的风险。投资的周期越长,你的风险承受能力越高,你就可以选择激进的基金,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但前提必须是周期长,大风险承受能力。我个人认为五年以下的投资,都不能算是长期投资。如果只进行二到三年的投资,我建议你要非常非常稳健。千万不要被当前的牛市迷惑了你的眼睛。
第二步,选择基金。无论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你一定要明确你选择的基金是符合你战略方向的。是激进的、 稳健的还是保本的?你可以有个人的喜好,比如你喜欢某个基金公司,甚至喜欢某个基金经理,这都没有关系,主要是这个基金符合你的要求,这才是根本。如果你采用核心式投资组合,那核心是什么、非核心是什么,这些都是在这步考虑的问题。
第三步,选择投资手法。
我所说的投资手法是指用定投还是追逐波段,是选时进场还是制定止损点,还是像我一样跟着大盘随波逐流等等。这其实是最后才要考虑的问题。无论你是定投的爱好者,还是想一次性投资,你都得完成上面两步再来考虑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先给自己定义“我要定投”,然后再来问“我定投什么?”。或者说“定投是否要求激进的基金”等等。最后这只是手法,和选择什么基金没有太大的关系啊。
总之,你要一步步来,先走第一步决定你的投资方向,再选择你要投资的基金,最后才来考虑手法,这事情不能倒着来。除非你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投机首先考虑的就是手法。
如果你要长期投资,按照普遍的认为,大盘是长期向上的,在这个向上的趋势上有很多短期的波动。定投实际上就是平滑的这种波动,最后得到一个平均效益。在一个长期向上的局面中,想让你进入的越早,最后的效益越好。如果你真有本事抓住波段,那效益当然更好,但我始终认为,做波段是非常非常危险的。我也不建议任何朋友采用波段操作法。
其实基金并不是一个需要投资人天天去关注的投资方式。你更像一个公司的大股东,一月或者一个季度去看看你的CEO把你的业务处理的如何就可以了。而其他时间,你可以尽情地去享受你其他的生活,把你的投资忘在脑后。如果你反其道而行,实际上在市场上下震荡之中,你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不如不去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