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房间里,小男孩站在唯一的天窗下,抬头看着什么。
不一会,他找来桌子和凳子,还有一根晾东西的竹竿。
只见男孩脱光上衣,拿着竹竿,站在椅子上不停地往上蹦。
终于,竹竿顶戳到了吊着的包裹,里面的白糖倾泻而下,洒下男孩的脸上。
画面一转,同一个角度。
漫天白雪洒在一个青年人脸上,他懵懂却虔诚,满是年轻的气息。
这个巧妙且美丽的转场,来自电视剧《功勋》。
这是今年继《觉醒年代》和《山海情》之外,又一部过9分的主旋律剧集。
豆瓣评分9.1,短评拉下来,几乎全是赞叹和泪目。
剧集以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原型,共八个单元,讲述八位功勋人物的过往与经历。
事实上,这种“拼盘式”的主旋律剧集并不好拍。
人物多故事线长,有限的篇幅里如何将人物的生平交代清楚、释放出足够感染力,是对制作方的考验。
但《功勋》毋庸置疑做到了。
因为啥,我们从剧集里来看看——
故事开始的小男孩&青年人,是第六个单元的主人公孙家栋。
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是“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身上的荣耀与贡献数不胜数。
「航天」是孙家栋的梦想,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彼时的他刚从苏联学成归来,为国效力。
正好苏联派专家来华上课,俄语非常优秀的孙家栋被主任挑选去当同声翻译;
专家非常严格,但凡有一点错漏和延迟,他都会发脾气、要求换人。
但业务能力极强的孙家栋一点都没掉链子,甚至还在课上,勇敢指出专家的数据错误。
也因此获得这位苏联专家的赏识。
他的「进化之路」由此开始,苏联专家毫无保留地带着孙家栋进行导弹实验,
为了祖国的事业,孙家栋也在孜孜不倦地汲取、学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在图书馆里遇见了一个特殊的领导:钱学森。
钱院长对他很是看重,这位有想法、又有行动的年轻人深得他的赏识。
孙家栋也不负钱院长的期待;
在缺失重要图纸的情况下,他们克服千辛万苦、成功发射东风二号导弹。
但这只是开始,往后还有星辰大海。
1967年,聂荣臻下令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任命钱学森为院长。
彼时,毛主席和党中央下定决心,要在1970年将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
于内当时我国航天技术经验不足,于外国际形势尤为严峻,负责人自然要担当得起重任。
钱院长推荐的人,还是孙家栋。
时间紧任务重,上任之后的他立马开始推进工作。
人手不够,就在每一个地方找到合适的人;
时间紧,就先砍掉附属项目;
即便这样肯定会得罪很多人,但他还是“先斩后奏”。
技术上碰到瓶颈,孙家栋联合同志们一起攻克。
零件不够精准,他们就到处找老师傅;
时间不够用,他们带上床铺直接住在工厂里,睡醒了就干、累了就休息。
「航天」是孙家栋的梦,技术上的难虽然多,总有解决的方式。
可困难还不止技术上的。
作为第一颗上天的“东方红一号”,必定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就是这些徽章,让卫星超重了3.65公斤。
科学研究必须精准到位,任何一丁点的小差错,都可能带来变数,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可拆掉徽章的后果,孙家栋也知道。
他如何抉择与行动,是这一单元最精彩的描述、也是最动人的地方,这里就留给小伙伴们自己去探索。
回到前文,《功勋》的每一个单元其实篇幅不多,但短短的6集故事,却将孙家栋这一伟大科学家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脑海里。
剧集就针对两个点来描绘:
一个是「梦想」;
开篇的小男孩为了一包糖拼尽全力,隐约就是孙家栋一生事业的写照。
航天事业之于他、就是那包甜甜的、挂在楼顶的糖,倾泄下来时、恰如美丽的星辰大海。
「糖」是个巧妙的意象,将玄而又玄的理想、梦想具像化。
我们知道糖的甜蜜、知道孙家栋对于糖的迷恋,也自然而然感同身受他那份梦想的纯粹与真挚。
而与之相对的另一个点,是「现实」。
《功勋》动人的地方,是不把英雄当英雄拍,而是把他们当「人」来拍。
人是有弱点的,人是会碰到困难的;
所以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就,才足以称之为伟大。
《功勋》拍出了那个年代的「现实」。
不避讳、不逃避。
剧集更是把视角转向孙家栋的家庭,着笔描绘了他与妻子的感情。
两人的相识与相爱尤为动人,简单直接、大大方方。
对彼此都有好感,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可家庭又不止爱情,由于孙家栋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他不能泄露自己的工作内容,包括最亲密的家人。
妻子魏素萍只知道丈夫很忙,动不动就出差、然后几个月没回来。
生孩子的时候他不在,生病的时候他也不在。
魏素萍也会委屈、也会生气,会埋怨丈夫不信任自己,会赌气不给丈夫开门。
可淳朴善良的她,转头又心心念念着丈夫。
看到毛衣破了,偷偷给织了件毛衣;
知道丈夫因为工作上的事情面临困难,也不独自一人离开。
“天塌下来,咱俩一块扛”
即便她不知道丈夫在做什么,但仍旧愿意付出所有的信任,死心塌地支撑着丈夫。
伟大的科学家永远不是孤立的,他们的家人是最大的支撑,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孙家栋和魏素萍是当年千千万万个科研人员的缩影,剧集给拍了出来。
拍出这份真实、拍出这份科学家们的“脆弱”。
观众有共鸣,也因此更加动人。
而这不仅仅是「孙家栋的天路」单元的个例,《功勋》的每一个单元,都有这种真实且动人的片段,感染着每一个看剧的观众。
「能文能武李延年」里,有害怕战争的小安东;
「无名英雄于敏」单元里,同样拍出了科研人员生活上的困苦、难堪。
这些部分并没有削弱「英雄」的光环,反而是为每一位原本单薄的英雄,赋予血肉、赋予感情。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在那个艰难的环境里,为新中国的崛起付出一切。
他们的才华、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生命...
事实上,剧集描绘了这八位功勋人物的伟大,却因为篇幅的原因不能将所有贡献囊果其中。
比如第二单元的主人公: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
他对于氢弹原理的研究突破,有着卓越的贡献,更是在1986年间,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意识到国际社会对于核武器的态度变化;
果断向中央递交报告,希望加快热核试验进程,为我国争取了10年的热核试验时间。
《功勋》的记录远无法囊括所有的英雄,无法概述所有英雄的事迹。
但它已然拍出了那份卓越的精神。
是对星辰大海的无限探索,是对人民群众的切身热爱,是对医学真理的无限追求。
在昨晚播出的《功勋》里,「屠呦呦的礼物」单元已经开播。
剧集挑选了周迅来饰演这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将故事的开头放在1970年代前后。
彼时的人类饱受疟疾的困扰,每20秒就有一个人,因为疟疾而丧命。
领导任命屠呦呦为组长,成立523课题组,专门攻克疟疾。
不得不说,这个单元从一开始就相当吸引人。
屠呦呦执拗的性格,对科研的无限认真,在短短的两集故事里都给展现了出来。
她性格“各色”,不理人,也从不跟人打招呼。
但只要她认定了什么,就会一股脑子往下冲。
而这种精神不管在何时,都显得尤为可贵。
不得不说,这一单元接下来的故事,也相当令人期待。
而后续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等着与观众见面。
放下剧集,不由得回忆起国庆《长津湖》上映期间,有网友说到:
“走出电影院,看到山河无恙,繁华喧嚣,这便是《长津湖》最好的彩蛋。”
转头一看微博:
10月1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羲和号”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等1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羲和号”的成功发射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
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孙家栋的天路》的番外!也是《功勋》的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