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保研的时候, 有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和出路非常的迷茫,想要赚很多钱,但感觉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我记得班主任对我们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没有足够的财力,那么继续读书拿到更高的学历,才是你能改变命运的有效方式。
上大学的时候,大家都很羡慕我可以经济独立,但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实习,也从来没有去发过传单,我做的就是一直保持专业第一的成绩,每年把最好的奖学金收入囊中。 当时,我每年可以拿到8000-10000 不等的奖学金,有时候甚至不用父母的支持便可以生活的很好。
可能很多人觉得,8000-10000 块钱真的不够用的,买个新手机就所剩无几了。诚然,我不能否认现在学生的消费水平在一步步的提升,上学需要的钱也越来越多了,女生平时买一个口红就要300 多,吃一顿饭也很少低于 300 块。但是仔细算算,这8000 块的奖学金不仅仅是 8000 块钱,背后的附加值远远高于 8000 了。
刚上大学时,我看到身边的朋友通过做兼职,每个月可以有自己的零花钱,也曾经心动过。但后来我仔细的算了一笔账, 从此打消了做兼职的念头。你看:如果我学习好,那我每年可以8000-10000 不等的奖学金,而去发一天传单一般只能拿到80 块钱,在别人的白眼和夏天的烈日下口干舌燥的工作一整天,回来整个人恨不得瘫在床上。这样看来这笔账大概谁都能算明白了,如果我去发传单,那么我要这样每天累得半死的发100 天传单才能挣够跟我奖学金同等的钱,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整天发传单,因为我基本上每天都有课,如果我周六周日没课,我把每个周末都用来发传单,大概需要13 个月才能赚回这8000 块钱来;但如果我用这 13 个月的周末来复习功课,学习英语,保持成绩,稳过六级,随之而来的是自己水平的提高、各种奖学金和荣誉称号,找工作时特别耀眼的GPA 和四六级成绩,还有保送公费读研究生的机会。这些附加值甚至比那8000 块钱更重要,因为毕业时如果四级过不了,交再多钱也拿不到毕业证;找工作时,你的简历第一轮就会被筛下去,根本没有拿钱砸HR 的机会;保送研究生时,成绩排名不好,拿再多钱也买不了进名校读书的机会。
算清楚了这笔账后,我发现努力学习才是最赚钱又最能提升自己的法子, 从此我便走上这条最值得的道路,取得的成绩也经常让我暗暗窃喜。凭借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到了dream school 读研究生,不仅拿到了公费的机会,每个月还有老师给的一些补助,虽然钱不多,但足够我没事跟朋友吃吃吃,年末去国外逛逛,平时也能给爸妈买点礼物。
不过我大概不是唯一一个知此良方的人。我研究生有个朋友,每天累死累活的学英语,考托福和GRE,自己 DIY 了 10 所学校的申请,最终成功去美国读了博士,成绩科研英语三优的他拿到了全额的奖学金。 现在,他头顶着全奖大牛的光环, 每个月拿着2500 刀的补助,除了租房吃饭,每个月能剩下将近 1000 刀。前几天跟他聊天,谈起iPhone X 上市了,但是价格还是让我们这些学生党望而却步的。他却毫不在意的说,我准备买呀,反正一个月就能攒出来了。 算下来,跟许多找工作的同学拿的工资比, 这个大牛同学虽然现在还在读书,但拿的钱却多的多,更别提他几年博士毕业后能领到的工资了。
现在大家都批评90 后大学生们眼高手低,在工作中眼界高,工作能力却比眼界矮了一头。但我反而认为, 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不是他们眼界太高,而是眼界太低了。 大部分人都盯着锅里的那块小肉,费时间费心力的抢那块煮好的小肉,等到更大的肉下锅时,他们已经没有力气去争取了。那能争取到大肉的是谁呢,当然是在一旁等着不动攒着力气的那些人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去饭店吃饭,爸爸经常跟我说,不要一上来一个菜就吃很多,要等到菜全都上齐了,看看自己喜欢吃什么再吃。开始我没当回事,感觉如果我不吃菜没了岂不是吃亏了。但一般吃到第四五个菜的时候,我就明显感觉饱了,后面上来的菜再好吃也吃不下了,只能看一旁看着别人大快朵颐。有时不甘心努力塞几口,但体会到的从来都不是好吃,而只是撑,回去还要难受好久。后来我听了爸爸的建议,不仅每次都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菜, 吃饭的幸福感也提升了不少。
其实做事跟吃饭一样的道理,把眼光放长远,不要还没学会走路就想着跑,看到眼前的小鱼时,学会按捺住自己,等到了时机攒够劲儿,努力抓住那条大鱼才是最赚的呢!所以,大家在没有利害的技能傍身时,就沉下心来读书学习, 你会发现,好好学习带来的不只是学习好,还有更多附加的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