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写作(二)“禁足”大学生防替考  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6月7日、8日两天福建省教育厅要求,省内高校加强高考期间在校学生管理,严厉打击替考作弊行为,厦门所有高校的大学生都不允许请假离校。这样的“禁足”查人在国内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每年一到高考时,这样的“禁足”条令都会引起网友的热议和调侃。笔者认为,为防替考,“禁足”大学生高考期间出行,这样的方法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替考枪手用法律来制裁,更该“禁足”的是高考生的态度和侥幸心理。高考替考既违反法律,也和高考的考核目的背道而驰。作为高等教育入学统一考试,虽然不能对素质教育进行细致考察,却可以利用“是否作弊”最为衡量即将成年的高考生的基本道德指标。作为高考生们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第一个门槛,面对“高考”的紧张,焦虑,对未知的害怕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试图通过触及法律红线的方式来完成高考的侥幸心理却是不能有的。替考枪手触犯法律,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制裁。但是尚未踏入社会的高考生,即便是侥幸作弊成功,他们的学术道路又能有多远?大学之后的人生又该让“什么生”来替他们完成呢?

作弊市场需求不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反过来,枪手市场不止只有“大学生”一个主体,“禁足”了一个群体,那剩下的要谁来监管?“禁足”大学生对作弊市场的监察只是杯水车薪,而真正需要浇灭的“火”是市场的需求之“火”。也印证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论断。国家教育部门、监察部门对作弊事件应该对准市场需求和市场供应链,而不是“禁足”大学生。

精准人像识别技术的使用,预防作弊的重要的技术手段。真正能够有效控制高考替考现象的,还是对考生更精准的识别技术,以及对替考集团更严厉的处罚。将最新人脸识别技术和高考当天人脸识别精准对接,对目前国内技术来说并不算难事。就如厦门大学刘同学所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提高是为了减少不公平的几率,要说完全避免本身就是个假命题。

综上,无论是对考生心态的调整,作弊市场上下游的监管,还是未来在高考过程中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对考试“作弊”的防治,除了“禁足”大学生,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S在出站口接我,胸前挂着她标志性的大书包。她总是出差,需要随身携带电脑,久而久之成了习惯,日常生活中也总背个大书包...
    米宁弗阅读 282评论 0 1
  • 如果你在街上遇到奇装异服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他们是带大粗金链子的大哥、头发五颜六色的小青年、穿着黑丝紧身透视装的...
    闲人电影阅读 254评论 0 0
  • 课件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1zbAwZcrKfddVl_0BsZ8eA
    cao_guang_yi阅读 264评论 0 1
  • 最近有意识的去了解易经,书中常提的一个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一切事物的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一切事物讲究“天时、地利、...
    叶讧江阅读 41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