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到来了。
在高考来临之时,所有的学校都会出现同一个场景——扔书。
三年级学生们把书撕掉,从最高楼层扔下来,漫天的纸片纷纷扬扬,就像故事开始时的那一场雪。
李老师再一次站在雪的前方,望着楼上的学生。他们在大笑,在大叫,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他回头看自己昏沉教室里的学生,他们也在望着楼上,眼睛流露着向往。这也是以往所没有的。
李老师想起不久前的“谢师大会”。在这场大会上,动情的讲师在台上声泪俱下,动情的音乐在音响里轰炸进来。学生们站在这些硬塞过来的动情气氛里,就真的动情了。他们潸然泪下,一个一个上前和老师拥抱。
动情本应属于幻想和浪漫,但是在这场大会上,它实实在在的出现于人们的心中。在黑雾笼罩的学校里,学生和老师们动情地拥抱在一起,暂时地忘记了黑色和油腻。
李老师明白,这是气氛的功劳。
在这一刻,李老师站在漫天的纸片下,也感受到了气氛,是前所未有的气氛。也就是说,所等待的一刻,到来了。
于是,他向河对岸走去。
小林蹲在天台的角落里,远远看着李老师的背影。
她知道李老师现在的想法。
同时她也知道,李老师现在倚仗的气氛,只是一个虚幻到底的东西。
学生们正在她的脚下欢呼,撕碎了书往下扔。在这之前和之后,有无数的人做过同样的事情,所以这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这里的气氛,也就只是东施效颦而已,人们强硬地把这些东西揉到对方的脸上,就像平安夜的苹果一样,虚幻到底。
但是,小林看到,李老师向河对岸而去的背影,浪漫无比,发散着真正的气氛。
小林想,在这样的气氛下,什么事情都说不定了。
河对岸的烟囱依然矗立着,一口一口吐着黑色的烟。
小林蹲在天台的角落里,幻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