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下乡”这个词,好像很久远了似得,虽说有点记忆模糊,但那时我却也体会了真正意义上的下乡。记得那是我刚刚从纺织厂调回父母身边的地级市的一家食品公司,正好赶上响应政府号召,各单位抽调人手支援“三农”,我们公司一共抽了三个,依稀记得统一称作“三秋工作队”,商业系统共十几人,统一由外贸公司的一位副职带队。
公司派车把我们送到离家30公里外的一座小山村,那里属于省内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地理条件不如平原,庄稼种在沟或坡上,玉米成熟收获时靠人背肩扛,条件好些的家庭才住得起瓦房,还有很多住窑洞,那种窑洞不是想象中顺势而挖的偏窑,而是往地下挖出个饶有规模的四方土坑,这样的窑洞首先要挖出一条坡路,我们大家都是在好奇的情况下,只能去慢慢适应当地情况,去各种人家吃派饭,至于每天要干的活计就是和农民一起下地,随机干活,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给挑粪的农民兄弟装着框,这就已经算是照顾女同志了,当时也感觉人家安排也因人而异,否则要我们几个女的去挑谁也胜任不了,别说弱肩不负重担,就是壮汉没有这份训练也难以支持。
我们作为队员,也没怎么深刻理解下乡的实际意义,只管捱时间待够计划天数就好。倒是感觉工作队长有他的责任在肩,经常组织村委开会,收集情况,集中上报,申请解决化肥农药之类的实际问题,要我看,这乡不白下,怎么着也是在拿到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实打实地帮农民兄弟解决了一点问题。
再听说到“下乡”这个词是前两年吧,邻居家儿媳妇是省歌乐器组的,具体哪种乐器没太关心,听她说儿媳单位组织下乡演出,由于孩子小没能随团去,在家留守。我还好奇,歌舞团下乡?那种演出特点适应现在的农村吗?她告诉我,下乡只下到地市,最边缘的就是县,没有到农村演出,现在各行业不都在想办法自己创收,不能只坐等吃Cai政,叫作主动Fen忧吧。媳妇有拖累去不了,就在家拿基本待遇呗……
最近听到的“下乡”是在我曾经工作过的Rong军医院,那天想去做个基础体检,好针对弱项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见到体检中心的内科主任,我发现他们所在楼层有些冷清,问他:“怎么人这么少?平时也这样?”“平时比这人多,昨天刚把科室的大夫都派去下乡了,时间一礼拜,预约不着急的就推后点进行。”“下乡?以前可没听说过!”“这不咱院的性质属民政管理系统,下去为在乡的优抚对象进行基础体检最近几年已被列入正常工作,再说这也是我们应该尽力的。”
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单位性质是应该决定它的工作职责范围,它的意义在于体现政府对所属优抚对象的关心,体检在一定程度上等于送温暖到基层,直接起到了紧密上下关系的作用。
几个不同时间不同性质不同所指的“下乡”概念,让我感觉到生活在大中国是很温暖很幸福的,单从下乡这件事上来说,政府所有采取的措施都是从民众利益出发,关心各行各业, 充分说明无论任何情况下国家都不会丢下谁,尽量创造条件,争取做到一盘棋并进。大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安居乐业,能够让生活品质稳步提高,本身就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作为民众一员一定要懂得感恩,懂得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