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天博讲堂听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叶民副教授的讲座,主题是《罗马与地中海世界》。听后,既有豁然开朗的欣喜,也有知识浅薄的惭愧,还有求知无涯的感动。尤其是,当讲座结束后有很多听众去跟叶副教授讨教一些不明白的问题,这些听众不乏有垂垂老矣的耄耋老人,他们的求知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之外,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叶副教授的讲授仿佛在宣示罗马的世界你不懂。的确如此,对于罗马的历史与我而言确实知道的太少、了解的太少。也因为此,这次讲座给予了我更多的感悟。
其一,罗马帝国的形成简直是一个奇迹。罗马人原所居住地可以说是一个弹丸之地,并且是客居他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凭借着强大的无力和无坚不摧的力量,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成就了罗马帝国的伟业,从而使地中海从内海变成了我们的海。在中外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除了以色列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之外,再无别例。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武力不雄厚难以在世界之林立足,精神世界不强大难以成就伟业。
其二,文明的交融是长盛不衰的秘籍。可以说,罗马的诞生是地中海文明交融的产物。古罗马在版图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没有忘记向其他优秀民族学习。其实,在那个时代古罗马的文明远不及希腊、埃及、希伯来等地区,却能够把他们征服靠的是善于汲取他们的文明营养。一个被视为蛮夷之族,每征战一地都向当地人学习文学、哲学、戏剧、音乐等文明,才确保了罗马帝国的稳固。正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被征服者征服了征服者,把文化带到了野蛮的拉丁地区。这让我想起了《康熙王朝》中孝庄训诫康熙的一段话:我们满人要向汉人学习,之所以能够打下江山,不就靠的是向汉人学了二三百年。纵观历史各时代,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文明的交融。至今仍然如此,每个民族都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
其三,知识就是力量在战争中得以诠释。当罗马的士兵攻占一个叫做叙拉古的小城时,费时三年之久。原因是守城人有一个叫阿基米德的人,他是一个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利用杠杆原理发明了“巨爪”这一武器,可以很快摧毁来犯的部队,这是人力无法达到的;他发明了“投火器”用来烧毁敌军的船只,还利用大凸镜反射阳光来烧毁敌军的船舰,等等。这些都让罗马军队束手无策,不敢过分接近城墙,只要看到城墙出现像绳子之类的玩意儿,就吓得赶快逃跑。这也充分说明,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战斗力。
其四,只有原创才可以只能模仿不被超越。在公元前27-25年,罗马帝国建造的万神殿,成为了世界各国模仿的对象。无论是几何图形的运用,还是圆屋顶的发明,至今仍是一个奇观。之后,很多国家都在模仿这一著名建筑。比如,巴黎的先贤祠、托马斯杰弗逊纪念堂,等等。虽然这些建筑在用材精美度和时代感上比万神殿都要好,但永远超越不了万神殿的美。因为原创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可模仿,不被超越。
其五,研究历史要有大历史观。在罗马史流传着《小斯奇皮奥的哭泣》的故事,当小斯奇皮奥率军摧毁迦太基城后,并没有半点成功的喜悦,而是坐在马上望城而泣。原因是他仿佛看到了若干年后罗马帝国的结局,也正如他所料,罗马帝国没有逃过被解体的厄运。小斯奇皮奥之所以有这样的见识,得益于有一个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常伴左右,使他在耳睹目染的教诲中有了历史观。对于历史爱好者,尤其是研究历史者,也应培育这种历史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之所以异常的活,不就是因为有一种超乎常人的大历史观。通过历史,可鉴古知今,亦可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