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造性破坏:对外-颠覆式创新
简化的价值网模型:(1)供给:技术 (2)需求:市场
技术S曲线的连续创新的特征:
A.沿着技术曲线持续改善原有的产品性能。
B.在既有价值观和KPI标准下变得更好。
C.定位于主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
技术S曲线的窘境和必然趋势:“极限点”(遏制不住的复杂化)
跨越极限点两种不同性质的第二曲线:正向非连续性、反向分连续性
颠覆式创新(破坏性创新):
颠覆式创新产品的性能通常低于主流市场的成熟产品。但它们拥有一些边缘消费者(新消费者)所看重的其他特性。
通常价格更低,性能更简单,更方便消费者使用。
初创公司在破坏性创新中采用错位竞争所采取的不对称优势。
颠覆式创新的逻辑奇点:右上角迁移力
1)需求:用户的需求不停地提升
2)供给:技术进步的速度在加速
3)技术进步的速度超过市场需求的速度
注:逻辑奇点是不证自明的事实,或是更大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奇点是一个没有任何信息,无法被证明只能被接受的基石假设。
性能过度效应:
机遇点:识别未被满足的低端大众市场
”低端大众市场“但一要素是初创企业的最佳切入点
二、如何进行低端颠覆
小型钢厂如何打败大型钢厂?
回不去的低端
领先企业的分配流程无法响应破坏性创新的。它们的目光总是看着高端市场,从未考虑过保卫新市场或低端市场,而这些市场恰恰是对破坏者极具吸引力的。
错位竞争的优势:这种现象称不对称动机,这是创新者面对窘境的核心因素,也是创新者解决方案的破冰之始。
颠覆式创新是个时间性概念,仅指两条技术曲线交替和转换的时期。一旦转换完成,必须采取连续性技术进步。
颠覆式创新的两个关键步骤:
1、需求:识别未被满足的大众需求(低端、边缘)
供给:引入新兴技术和产品(更方便、更便宜)
2、供给:技术和产品连续性迭代进步(护城河)
从低端切入,不断连续性创新
技术无所谓颠覆,市场无所谓颠覆,而技术+市场的组合才具有颠覆性。
市场是指数思维:技术不是线性进步,而是加速进步,存在欺骗性失望区。
颠覆式创新理论的边界
技术的成长期之内技术速度高于需求速度的领域
边界为破局点、极限点,在破局点之后也就是说在技术供给超过市场需求之后到极限点之前的区间属于颠覆式创新。
草莓时刻:颠覆式创新理论的边界
今天的学习路径是第一遍听课,第二遍手写笔记,第三遍简书笔记。
在整理到第三遍最后才发现对颠覆式创新理论的边界没有搞懂,前后视频听了几遍分析研究,不确定又在学习群里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才得到启发。
这一刻才真正Toach到的草莓时刻,心里会有一阵窃喜。看来之前都是太过偷懒了,以后就要按这个学习路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