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戊戌年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等。
一大早,微信、微博的朋友圈里,很多帖子都在发一些所谓“中国情人节”的信息,看的我也是有些困惑,那些送花送礼物的事,更是让人不知所措。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女客户莫名其妙的发来“情人节快乐”的文字,这都是哪跟哪啊?
带着一头雾水,我抽空打开电脑,想找度娘问一问,看看能否搞清楚这个节日的来龙去脉,免得我们被人家说是“落伍啦”!
收集信息后,得出如此结论。据有关历史资料和史书记载的内容,我把这些信息大致归结如下:
史料记载,“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记载的那个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到了东汉时期,又出现了人格化的描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因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有文字记载的七夕节始于春秋中期,中国及汉文化圈诸国都流行这样的传统节日。相传待到七月初六夜或七月初七日夜,妇女在庭院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后来又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多少又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传统上,每到七夕节,家家的妇女特别是未出嫁的女孩,都要穿针引线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后来,这一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文化圈国家。
我们国家于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完了我们国家传统节日七夕节后,再看看外国的“情人节”又是如何情况,免得我们坐井观天,闹出笑话。
所谓‘’情人节‘’,据有关资料解释,大致是流行于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国的节日。在每年的2月14日,这一天,情人们互相赠送表达情义的礼品,如:贺信、贺卡和鲜花及巧克力等礼物。
如此看来,我们传统的七夕节和西方国家的情人节,应该是两码事,不搭噶。那为何我们国家近年来如此炒作和渲染七夕节呢?甚至将其比作“中国的情人节”呢?
我看大半是那些各类商家为了推销产品所为。如今的社会,所有经商卖货者,都学会了拉动消费的炒作营销之法。无中生有的为广大民众安排一些节假日,不管是否有传统的文化内涵,也不管是否适合我们的国人需求和信仰,只要是能卖出产品,能够赚钱,那就乐此不疲。
每年的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购物节、光棍节、圣诞节等等,这都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吗?是我们都该过的节日吗?
反观我们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甚至最大的也是最应该一家团聚的春节,本该是阖家团聚一下的好日子、大假期,可大家都重视了吗?
究其原因,我看无外乎以下几点导致:一来是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二来是人口大迁徙造成的几代人居住不定;三来是外来文化的侵袭和干扰;四来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祖居消失殆尽。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也随着西方企业的贸易人员往来,进入了我们的国家。
现而今,西方的宗教信仰也在不断的传进我们的国家,因此一些与宗教信仰相关的节日庆祝活动,悄悄的在各地流行起来。
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的年轻人群里,与人家一起过“洋节”被看作是“高大上”的事情。
与此同时,我们国家自己的一些传统节日,越来越被年轻一代疏远,这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挤兑和冲击。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能否坚守住我们的文化传承,形式不容乐观。
正如今日的乞巧节一样,本来是好好的传统节日,非要与国外的什么“情人节”接轨,真是“活见鬼”。难道我们就不能好好的过一个自己纯洁的传统节日吗?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防线的失守,都没有传统文化防线的失守可怕。
正如古人所论述的那样,“亡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亡天下”,我们传统的文化被灭绝了,那就真的是“亡天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