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一套处事原则,这些原则比较私人、无法泛化,也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它们能帮助这个人做事时快速判断并处理。我的原则有三个:
一、面对物品和信息:断·舍·离
断·舍·离就是毫不犹豫的舍弃不需要的物品和信息。
不需要的物品浪费空间。房价那么贵,一平米一万多的房子不该用来摆垃圾。
低质量的信息浪费生命。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应该花费在过时、错误率高、价值低的信息上。
每隔一段时间做次整理,把近半年没用的物品扔掉,删除没用的软件(App),取关不重要的博客、微信公众号,整理平时收集的素材、文章,或删或归档,不囤积。
在这件事上我有点强迫症。比如我的电脑桌面临时文件存放不能超过七个:
办公桌不放杂物:
只订阅五个博客,微博和公众号的信息来源锁定在七个内。微信置顶了两个关建群,其它都设为免打扰。
通过这种方式,排除干扰项,注意力聚焦关键事物。
原则二、面对学习: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欢喜」。胡适的这句话,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座右铭。
对学习,我的态度永远如此——一本书,只读十五分钟也比读五分钟好,只看一段话也比不看好。当我放下学习的目标和期望,仅用这条原则来引导行动,就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坚持下来。
不仅是输入,写作、设计等等输出,也是如此。
原则三、面对选择:碰到两个选择时,选较难的那个
如果你有两个选择,就选较难的那个。如果你要选是坐在家里看电视,还是外出跑步,那就出去跑步吧。这个方法有效的原因可能是遇到两个一难一易的选择时,往往出于懒惰的缘故,你会选择较易的那个选项,在意识深处,你其实知道不懒惰的做法会带来更好的结果,这个方法只是迫使你接受这一点。——《黑客与画家》Paul Graham
要补充的是,如果较难的那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时别选,免得最后奔溃全部放弃。
有的时候面对两个差不多的选择,不用纠结:
当我们面对两个可能的方案,而焦虑得不知如何抉择时,通常表示这两个方案可能 一样好,或者一样坏,因而实际上选择哪个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只是先后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让我们焦虑得厉害的,其实差别越小,愈不值得焦虑。反而真正有明显的好坏差别时,我们轻易的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积累过程》——彭明辉
按照上面两种策略,碰到选择时就能快速判断和决策。如果事后回想,还是觉得选的不够好,也不会懊恼,因为人生就是体验、犯错、前行的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