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出了问题怎么办?家长您知道原因在哪吗?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让人心痛不已:贵州一中学高一学生因为成绩差、上课迟到、睡觉等原因,三次被班主任叫到学校设置的“思想道德提高班”反省,跳楼自杀;湖南新化县,一名小学生,因为被老师在走廊罚站,跳楼身亡。
随着身体的逐渐成长,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步建立自己的人格。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轻松长大,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每一阶段。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一般有哪些表现呢?
1、自我约束能力差,比如沉迷游戏,不愿意上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家长督促会抗拒,大吵大闹发脾气。
2、自我为中心:饿了要吃东西,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他们无法理解别人的心情,甚至无法理解自己的内心,一切都是依靠本能与外界相互作用。
那么,影响孩子健康心理建立的因素有哪些呢?
1、家长习惯性责备孩子,跟孩子讲大道理。说不清楚缘由的道理对孩子来说毫无说服力,指不清楚方向的帮助只会让孩子陷入迷茫,不由分说的责备则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是不被爱的。
2、孩子只能听表扬,受不了一点批评意见。孩子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表扬,特别是小的时候,家长、老师天天都会说,“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这样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体验和原动力,常常会很情绪化。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如果家长轻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当下,孩子的未来也将会受到难以预估的影响。
1、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会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
2、性格扭曲,走向犯罪:心理不健康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犯罪。如常见报端的连环杀手,这样的人心灵扭曲,仇恨社会,具有反社会人格和严重的病态心理。
孩子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具体建议,但可以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身心良好健康发展呢?
1、每天至少花半小时坐在孩子身边一起做事或说话聊天,陪伴,将会让孩子获得心理的满足。
2、课外活动主要是让孩子通过做他们喜欢的事得以从课业压力中解脱放松和学习团队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确保孩子不是仅仅为了增色简历而非个人爱好而选择课外活动。
3、孩子出现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残、自伤甚至自杀的严重行为时,必须要进行专业的治疗干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身体会在短时间之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们的心理也是会不断成长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那么就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重视,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学校师生关系、居家环境等方面系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