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气东升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句:“噢,原来你也在这里吗?”
——节选自张爱玲《爱》
女孩第一次遇见他,在她十三四的豆蔻年华,那是在一个放学的午后,阳光正好,梧桐树叶片泛着金光,小小的操场上围着一群人,她挤进人群,女孩抬头看见一个穿着白衣的少年,抱着球,被两三个高大的男人团团围住,只见他左右抱球虚晃一招,引开众人的注意力,再灵活地一转身,身体往上一纵,球进框了。场外掌声如雷。
男孩帅气地甩了一下被汗水打湿的头发,扭头瞅了一眼女孩,女孩勇敢的接住了他的目光,没有闪躲。
若干年后,女孩总能记起那一抹眼神。
那年男孩大概十七八岁,刚从中师毕业,他在女孩家附近的这所农村初中任教。他是刚毕业的狂妄少年,却也是出色的语文教师。男孩高高瘦瘦,五官清秀,有着女人一般娇美的容貌:白净的瓜子脸,两道细眉,一双丹凤眼,细长的眼睛里总闪耀着智慧的光亮。大抵是酷爱运动,他周身上下散发阳刚之气,俊美的脸安在他身上,倒一点也不违和,反而尤为英俊逼人。一周总会有那么几次,外校的老师和他们在操场上打篮球赛,其实是转场赛,他们也会去其他学校打。他酷爱篮球,轻轻一跃,他就把球投进了篮筐里,场上同组老师一起鼓掌,对方是虎视眈眈,赛场气氛紧张与激烈。赛场上虽打得剧烈,赛后称兄道弟,笑着调侃相互切磋,尽显江湖义气。
在赛场上,他总特别夺目,每场比赛都会吸引旁边学生们的喝彩声,当然他们只为自己学校的老师进球吆喝。
会打蓝球的男孩总有魅力,何况是那个还没有手机、网络的时代。唯一的消遣除了看电视剧、听广播,可能就数篮球赛最博人耳目。
说来也奇怪,那以后女孩总能看见那个打球的白衣少年,而那个操场上,也总能出现一个扎着两只羊角辫,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快乐穿行的身影。
女孩总穿一件洗得发白的确良碎花衬衣,藏青色长裤,一双磨破皮的帆布鞋。女孩就在男孩任教的这所学校对面的小学上五年级。两年后,女孩自然升到他所在的学校念初中。他执教初三,她念初一。她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送本子去老师办公室总会遇见他,女孩羞涩,不会主动叫老师,放下本子扭身就离开。男孩的身边有了一个桀骜不驯的女友,穿着时髦,大抵总是短衣短裤,一头漂染的黄卷发,长得还行,就觉得有点跟他不搭,那女孩还总带着墨镜骑着摩托,到学校来看他。经常在校园里出双入对。他眼里也自然没有稚气未脱的女孩。自从他的野蛮女友出现后,她只能远远地看着,却发现男孩虽还清秀却多了一分痞帅。女孩越发离他远些。不敢靠近,他们经常擦肩而过,即使碰见,女孩也学会了闪躲,低着头,一句话不说。
他是老师,她自然而然地敬畏他,可在她心里,他依然是那位投篮少年。女孩想好好读书,将来也到这所学校教书,她打算报考师范。
一天的下午,老师们又聚集在四方操场上打比赛,她四处张望也寻不到他的身影。她突然非常落寂,她有了少女的心思。一个星期后,他突然杵着拐杖,头上绑着白纱布,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校园里。大家议论纷纷,他本就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关于他受伤的原因很多种,但重点好像是被女方逼婚,他没同意,女朋友提出分手,做哥哥的气不过,叫了一群人堵在楼下把他揍了。对于他的分手,大家都说早就该分,不是一路人。这场风波让他收获更多人缘,人们都暗暗佩服他那股子劲儿,不喜欢就不喜欢,宁死不屈。伤好后,他又出现在赛场上。
女孩暗暗发誓好好读书,坚定信念考师范。可中考成绩出来,女孩差10分,师范落榜,虽分数远远高出普通高中,但不是第一志愿,进不去,女孩听从父母的安排,选择复读。
机缘巧合,她被插入了他的班,她成了他的班主任。只是这时,他的身边又多了一位长相清秀的女孩,是刚分配来的老师。那一年,她非常努力,参加语、数、物理、化学各科比赛,全部夺魁,她突然成了学校的焦点人物。可因为是复读生,重点高中进不去,师范不能报考,就算中考分数超了普通高中近100分,她只能进普通高中的普通班。
周围老师都在为她叹息,觉得她白白浪费了一年的光阴。是啊,耽误了一年,最后还只能进普通高中,但她不悔。
初中毕业那年,他结婚了。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她跟同学们去看他,他褪去了青涩,有了成熟的魅力。
她却开始彷徨、困惑,她不知道前方的路还有多长。她陷入人生低谷,成绩一落千丈。没几年,他破格提拔到了镇上的中心小学担任校长。有一次和几个同学玩,误进了学校附近的小学,在那里,她惊喜地发现他在那里,并且还是校长。他主动叫住她,并亲切地喊她的名字。是啊,在他心里,她似乎永远是那个读书认真刻苦的孩子。但对于她,可是除父母外,第一位去掉姓氏直呼她名字的人,这一声呼唤,一下子就拉进了距离,亲切地犹如令她感到如长兄般的关怀与问候。
她似乎有了人生方向,她坚定地要成为一名教师。三年后的高考,她选择了师范院校。她想,他们总会有重逢的那天。
是的,四年大学毕业后,她如愿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一次随母亲去镇政府大楼的办公室找人办事时,她惊喜地发现他坐在那里,原来他早已转战进了机关,而且分管镇上所有的学校一切事项。他们简单聊了几句,五六年没见,他没有一丝变化,亲切之余多了几分冷峻。
又过了五年,他们再次重逢,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而她也早已嫁为人妇。生活一直在向前,只是偶尔她总会想起那个白衣少年。
.......
有些人就算是隔了好多年不联系,但只要见上一面,便仿佛从未离开过,只有热情,没有隔阂,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这或许就是一见如故的来源。
如今算来,他们认识了近三十年,中间断断续续的见过几次面,但他们心里始终有一个小小的角落安放青春年华里彼此的敬重。他们之间纯粹的师生情意像山泉水,清澈见底,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