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之极是无情,我很赞同这句话。
隔断红尘三万里,先生自号水仙王。
李叔同《初梦》
他的徒弟丰子恺也曾这么评价他的老师,他说师父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这是性格和做人的基本原则,有一些东西生死相许也好,恩断义绝也罢,其中必是有机缘的,用一个情字其实没有办法去做一个了结,特别是所谓的多情与无情,从字面上面来讲,好像多情它就是一种滥情,无情倒反而是特别的没有情感一样,但其实不然,庄子也曾经说过一句话,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我觉得是一种境界,这可能是需要我们要活的通透,看的明白才能做得到的。
其实有很多道理,从字面上难窥之真见,
无聊
举个例子,如果让我打游戏,我会觉得很无聊,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即便确定是无聊的事儿,也愿意花时间下去,明明无聊却做,其实是浪费我们的生命,我们人生短短几十年,无聊的不断积累耗费掉了很多宝贵时间去滋养它,如果无聊那就去做点有趣好玩的事儿,何苦把自己的精力花在那些看似平淡却在消磨时间的事上面。
无奈
当我们能够决绝或者果断的去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内在是有一份力量感的,听到无奈二字,会觉得拖泥带水,好似已经真的用尽了所有的办法而没有做到,当然这种情况肯定是会有,但它像是一种伤,杀人于无形的那种,如孩子教育问题,很多父母会说,很无奈呀,孩子就是不听,不好好学,乍一听,觉得父母说的有道理,可细想之下,会有个问题浮现,父母自己有什么问题呢?
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通过与孩子之间的平等状态的互相交流而促进。也会有父母说:“我也学习过了,但是我觉得学了没有用。”听到这些,我们会好奇,为啥会没用呢?
有很多父母其实只停留在学习表面,无法意识到学习的再深入,透彻些。听了个课,参加了培训班,回家该如何还如何,将学习,平等,知识都留在了书里。
想和孩子相处好,那就先把自己的姿态放下去,忽略自己的很多角色,我是个爸爸,要权威,我是个妈妈,要温柔,在坚定又温柔原则下去尝试沟通改变。
坚定是当有原则性的东西一定要坚持。
如果说当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她受到委屈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给予温柔的对待,无论爸爸还是妈妈都可以给予,不局限爸爸就一定只能权威不能温柔,那就会僵化角色。
很多人说的学了用不好,也因为他自身的人设没有弹性转换不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始终无法放下所谓的父母的身份,其中更深缘故在于原生家庭,家人并没有给到她很好的爱的支持,导致本身爱是匮乏的,所以在下一代的传承会让其没有力量感。
至此,无奈真的是无奈吗?我觉得嗯,还是需要积极的想办法去应对,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可以做出很多的事情了。
再聊下无情,
庄子说:“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我们只要具备人的形态就可以了,不需要有人的七情六欲,意思并不是说真的让大家绝情断欲,而是更要活出所谓人的一个境界。
情有很多,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区分得了,比如说无情有十重境界:
一分无情可以省事,
两分无情可以省心,
三分无情可以清静,
四分无情可以减少恩怨情仇,
五分无情可以真正的去爱人,
六分无情情人互赏之,
七分无情是多情,
八分无情是绝情,
九分无情是痴情,
十分无情有真情,
这在道家的境界里面,如果能修为真人的话,我觉得可能就是所谓的无情了。
我到愿,我能修为十分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