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的雅静班已经进入第4个年头,这几年带着孩子们一路成长,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还是班级的常规纪律的问题,通过这三年的观察、管理,我们班的孩子在上我的课时课堂的整体状态都很好,但是语文、英语以及其它的副科课的课堂就比较吵,任凭老师怎么喊,他们当作听不见。当然课前准备也不够理想,时好时不好。
班级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作为班主任反思自己,我发现主要有以下这几点原因:
1.班干没有起到作用,部分班干只是个摆设。
一个班级的几个核心班干如果没有真正去管班,责任心不够、或者不敢管,气势不够等都会使一个班级无序,没有凝聚力。
2.班级没有相应的常规要求。
也就是说班级的好与坏全凭老师的人格,老师人格魅力强,那么学生就在那一门学科里不敢为所欲为。但是如果是一个新手老师,没有什么经验老师,学生就会放肆,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做出那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3.班级没有量化评比。
班级没有评比的机制,很多孩子就没有什么动力,全靠孩子的自觉。要知道孩子就是孩子,还是要通过一些评比来激发学生的动力。
面对着这么多的问题,必须得想办法去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因此常规、章程、班规、量化评比必须得出台,于是说干就干。首先竞选班干,重新大洗牌,我在第二周的班会课时间进行班干选举活动。通过竞选,我们班的副班长,劳动委员,生活委员、组长等全部更换。竞选完成的后面几天,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对于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又分别单独培训,特别是纪律委员,我亲自教她站在讲台上如何整顿课前准备纪律,细到每一个小动作。经过这几周的整顿,班级的整体比之前有序了,课前的准备也好了很多,但是有个别学生依然听不进去,还得需要不断地提醒。我想在培训班干这一块必须得加强,让每一个班干在他的岗位上真正发光发热。
接着就是常规的训练,我们班出台了班级的章程和常规,这两项是直接强加给孩子们,也就是说章程和常规是人人必须要做到的,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光要求做还不行,最终还得落地生根,为了真正地落实它们,我一开始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背诵,利用周末的时间回去背,回来还要进行默写,深入于心。同时我还会利用课前一分钟进行抽背,背不了的课后继续背,直到背熟为止。经过把这些常规根植于内心,孩子们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做好了,当然个别孩子没有做到,那得个别对待,因为这样的孩子本身是落后于别人,需要给他时间,给他成长。
我们班还出台了每天九问,这九问是我看了李镇西老师的书之后,我觉得李老师的发问对自己很有感触,因此我针对我们班级的情况稍微修改一下,变成了九问,这九问要求每个孩子每天在内心回答,其实这也相当于每天的自我反思。只有每天会反思的孩子才能在将来走上成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有所成就。
还有就是对学生充满民主精神的爱,即尊重学生的人,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包括对规则的尊重,这个规则是法律和规章制度,因此必要的教育惩戒是民主之爱的固有要素。对此,我们班级利用班会课的时间一起讨论了班规的制定,经过讨论投票,最终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规,这个班规人人要遵守,一旦违反,就要按照班规进行适当的惩戒,这对学生纠正不良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除了这些,我们班还进行了量化的评比,我专门设计了每周积分表,对于学生每天在各方面表现好的进行加分,比如遵守课堂纪律加一分,积极举手发言加一分,考试满分加十分等等。我们班进行班级量化评比两周以来,很多同学表现比之前好了,因为他们都想加分,都想得到认可。
以上这些措施可以说让这个班级更有序了,整体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