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自己的婚姻,由父母来做主,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特殊性决定的,也不是说不好,主要是这一行为无法尊重到当事人的意愿,容易会酿成爱情悲剧。
在现如今的21世纪里,已经开始了自由恋爱,婚姻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但是“父母之命”始终还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是为了你好,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我有一个朋友,H,她并没有遵循这样人生轨迹去走她的人生路。
跟H是高中同学,分开已经很多年了,再次见面是在前年的同学聚会上的,H的变化很大,怎么说呢,感觉整个人都容光焕发,比在座的其他女同学都年轻许多,刚见到她的时候,差点认不出来了。
“我结婚了,前年,老公是T市的。”见我看着她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时,她得意的扬着左手给我看,说道。
“T市?离我们这边好远的哦,你家里人同意你嫁那么远吗?”我诧异的说到。
“开始的时候确实很反对,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慢慢的就同意了。”她说。
原来H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结识了他现在的老公,当时他们是在W市读的书,她老公是T市人,所以两人毕业的时候就一起回到T市工作。
开始的时候,H对于老公是远方的人,心里也是有点坎坷,怕家里人不同意,所以就趁着过年放假了,回家试探下家里人的口风,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家里人的态度非常坚决:要找就找本地的,要是嫁去外地,我们就当没你这个女儿。
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人,一边是自己的父母,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H感到很痛苦,在思考了几天之后,H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跟父母坦白,不出所料,父母强烈反对她外嫁,情绪很激动,甚至叫来了亲朋好友一起来劝她,让她放弃这种想法,但是H早已下定了决心,所以在跟父母说清楚之后就直接回了T市。
最后的结果也正如她父母所说,当没有她这个女儿。每次打电话回家问候二老的身体,得到的总是父母冷冰冰的回答,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确:如果你执迷不悟,我们就永远不认你这个女儿。
面对这样的情况,H一度怀疑自己做的是否正确,或许自己不该这么任性地伤二老的心,应该听从他们的安排,就近在家乡附近找一个人嫁了,安安稳稳过完这一生。
然而事情的转机就在此后的第二年,H得了重病住院了,但是她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家人,是她老公悄悄的跟家里说的,虽然二老嘴上说不认她这个女儿了,但是心里还是在乎的很,当他们知道H住院之后,问明了情况便匆匆忙忙的买了高铁票来到T市看望H。
当看到出现在病床旁,明显已经是疲倦已极却强打精神的的二老,H哭了,哭的很伤心,哭的很后悔。
她说:“爸,妈,我不嫁外地了,我好了之后就回家,就在家找一个人嫁了,我不会再伤你们的心了。”
H哭了,她爸妈看到她哭,也跟着哭了,二老边哭边说:“H啊,不要哭了,你要是想嫁就嫁吧,我们不拦着你了。”
听到这句话的H原本高八度的哭声瞬间就降了下来,因为她很惊讶父母的态度转变,便哽咽地问道:“你们不是不同意我嫁这边的吗,怎么现在又同意了?”
她妈说:“我们不同意你远嫁是怕你到时候被欺负了没人帮你,照顾你啊,我们心疼啊,但是我刚才看到你床头的这壶汤和补品,如果不是你男朋友拿来的就是他家人拿来的,不管谁拿的,最起码说明他们还是很疼你,很用心在照顾你,只要他们喜欢你,我们就放心你嫁这边了。”
听完这些话之后,原本H梨花带雨的脸上慢慢的露出了笑容。
最后的最后,H终于戴上了她喜欢的那枚戒指,正是此刻在我眼前摇晃着的这枚。
其实H的性格是偏向软弱型的,很难想象的出她有勇气会为了爱情做出这么勇敢的决定,不过很庆幸,她做到了,而且也做对了。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了真爱,往往就是缺乏这一点小小的勇气,错失之后剩下的唯有后悔。
我记得有一次在路上听到两个女人的对话,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具体的对话内容记的不是很清楚了,大意就是一个女的抱怨自己的老公各种缺点,她的友人便问她,既然这么多缺点,为何当初还要选择嫁给他?那女的回到,还不是家里催的,又不准嫁远地方,只能在本地找,当时相亲的时候看着他人还挺好,感觉也合得来,就这么凑合着嫁了,现在看来,当初真是瞎了眼了。
之所以会想起这两个人的对话,是因为H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诚然,父母把我们带到人世间来,我们应该懂的感恩,但是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该自己做主,如果事事听从父母安排,那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自己的选择错了,怪就怪自己,最起码结果自己还能承担的起,但是如果听从父母安排,错了,怪谁?后果谁来承担?
自己的爱情,自己做主,因为没人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父母只是给你指明路而已,路始终还是要靠你自己去走,所以,姑娘,当爱情遇上父母之命时,我希望你可以跟着爱情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