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文青。

绝大多数时候我会被贴上这个标签。早期我会担心误导了别人,会补充说我属于那种野外会修车的女汉子。

后来也就懒了,毕竟越来越多的发现 其实人和人的交往都蛮浅的,人家都没多认真,我何必像是竹筒倒豆子一样恨不得把自己前世今生什么学历背景都讲给人家听呢。

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成本的,倘若对方真的有心进一步接触 那时再说也来得及嘛。他们觉得我文青,我就点头微笑说,谢谢你看到了我这部分。这种善意的回应其实才是“高情商”的。


但其实,我可能对“文青”这个词有点歧视。是的,我有敏锐的感知力,的确也会去关注那些艺术家们怎样呈现美好,会去文艺的地方走走看看,舟车劳顿去看展什么的。

“文青”给我的感觉总有的“林黛玉” 动不动发发小脾气哭戚戚的。看到那种场景我内心那个拿着扳手的工程师形象就棺材板儿按耐不住了。

比如“黛玉葬花”:哭啥哭,花儿败了还会再开 或者你赶紧换种花等着看它开放不就好,或者世界这么大换个不同的地域维度它现在还在开啊,擦干眼泪赶紧去看啊~


我内心还是讨厌他们把我归为文青一类,低调的邪魅一笑,心想:倘若真那样想,也算是小看老娘了。

文青给人的感觉总有点“百无一用是书生”,总是单纯好骗。比如某又出书又开小酒吧的家伙 可没少单纯女生无怨无悔往上扑。


嗯,相比之下,我更想做一个“儒商”。

我当然要懂那些艺术品,万一哪天可以收藏一两幅增值,或者带着好的鉴赏力去提携还未必人知的作品被看到。

我要读那些优秀的文字和思想,有利于自己行走于世的鉴别力,还有自己的影响力感染力。这不才是文学艺术该用来干的事儿么。

不然,你就只会成为文“青”,要么文艺阶段只存续于青年阶段,终了被柴米油盐洗涤出本色,要么就是老了还拧巴着文学“青年”的气质。

走过青年阶段 文艺的痕迹不该凋零的(除非此前都是个装装样子伪文青,享受下那种气氛罢了 ,__自勉)我更想像个商人那样,运用好那些积淀,运用于世间的资源。它不负自己曾经投注的青春时光,也不负世间的美好。

于2021-05-0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7评论 0 1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348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638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