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邮局的记记

关于邮局的记记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中国邮政推出了邮政咖啡,同样熟悉的绿色标识品牌风格。瞬间把我拉回从前的记忆。曾几何时,穿梭在乡村那个身穿绿色服装的邮递员,熟悉的绿色大跨包,还有那远去的邮票。一切又在记忆里瞬间鲜活起来。

邮局曾带给我们很多生动的记忆。小时候奶奶托人写信给在安庆的大伯,收到信找人来读,用家乡话说给奶奶听。那时候还有电报,遇见急事了还拍电报,电报是按字数来收钱,能少一个字就少一个字,通常都是10个字以内。

记忆中,堂哥有一本集邮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邮票,堂哥还会问我和堂弟,哪里若搞到旧邮票可以卖给他。那时候班上同学中也有人爱集邮,仿佛那是一个个珍宝。自从手机网络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普及,现在邮票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年轻人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了。如同老一辈所用的粮票油票,那都是属于特定时期的产物。

还记得我第一次往家里寄钱的情形,那是在福建晋江服装厂上班时,我和同事们一道去村庄集市里面有一个邮政分局,那小门面还有几部电话机。

我第一次给家里寄500块钱,贴好邮票,写单子的时候手都紧张得发抖,同事小娟问我,小齐,你干嘛手发抖呀!我是第1次寄钱回家这多钱,太激动了。平常在信件里一次放处10元钱,最高一次在信里夹了50元钱。

我想收到汇款单的妹妹会从学校带回来递给妈妈,妈妈一定非常欣慰,再去找人去镇上邮局取钱,能让家里宽裕些时日。

2003年,同宿舍的小姐妹芳儿离开了我们厂,她换到苏州一家服装厂工作,我们时常保留信件联系,她在信中写道,她每次从发信到收信,每天都是数着日子在盼,在倒计时。薄薄的信件里承载着多少思念和牵挂,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她从熟悉的大本营换到另一个省的小厂,内心对原厂的怀念和回忆只有用文字来抒发。她本以为换了厂肯定是比福建那厂要好,在一个厂呆得厌倦,也做得太累了,没想到现实残酷,她换的厂不管是环境还是任何方面都不如福建那厂。美好的期待和憧憬被现实粉碎。我也就理解了她说自己每次取到信件都要高兴得一蹦一跳的。那是物质精神困顿中的一丝慰藉吧!

那时,我们工厂的一楼门口有块小黑板上面一行写着红色粉笔字:今日来信 。下面是当日的收信人名单。同事们上下班都是习惯地凑近看看可有自己的名字。那虽不是战争岁月,但亦有一种家书低万金的感觉。

那时我的床头鞋盒子里面有半盒子的信件,有妹妹写的,有离开的小姐妹写的,还有厂里其他车间同事写的,有生时收到的明信片贺卡,手摁下开关还能唱生日快乐歌,那时人们表达方式似乎格外委婉含蓄,书信更显得郑重和传统,更让人怀念。

再后来还有一段时间特别流行插掉电话卡,彼时的电话费真是贵,提前把要点话语写在纸条上,再对着电话讲,唯恐多花了冤枉钱,这也是人们朴实的生存哲学。

时光的列车呼啸而过,距离我第一次去邮局寄钱已经有20个年头。这20年间,中国大地的通讯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短信,微信,视频电话,手机转账秒到,这是个短平快,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被时代的股洪流裹挟向前,向前。

含有墨香的手写信,一笔一画的手体字,精致小巧的邮票,电话磁卡,颤抖激动地填写汇款单,对信件期盼的心情,那时那景那情,如同一幕幕电影影片在脑海里一一闪过。

我受益于时代际遇,个人爱好,几经辗转,意外地成为一名全职写作者,成为了别人眼里的“作家”。今年和我合作发书的快递方,也是邮政的工作人员,这位快递小哥尽心尽责,我在当当上买的所有书,他一直会送货上门,细心,耐心,热心。如果我是发书,快递价格比其他家快递优惠不少,邮政在这市场的大潮下也是在不断改善,与时俱进,甚至率先在实行跨行发展,探索更大的发展空间。

每次看到这位快递员的绿色三轮车,工作服,还是那个熟悉的颜色,熟悉的标识,我会感慨万千。这绿色是邮政独有的品牌色,这是几代人心中的共同记忆。

中国邮政它已经存在了156年,几经风雨,几经沧桑,它为多少人传递过牵挂和情义?

邮局!邮局!



简书作者一篇稿费256元


如何高效收集写作素材?

那些年做过的职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续上篇 小学阶段的生活,留下很多深深的烙印,不能忘怀。 邮局 邮局就在小学北楼的西北、供应站的对面,一个不大的地方...
    永远是我阅读 601评论 4 6
  • 今天我去邮局退快递邮件,来到家门口最近的一个邮局,停车场没了停车位置,只好停在路边,以百米速度跑进一家SHOPPE...
    青青岛儿阅读 375评论 0 0
  • 时光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哪一个夏天里。我已经记不清了,仿佛每一年的夏天都是如此,院子里的植物又开始疯长起来,一层一层...
    南屿阅读 525评论 0 0
  • 在矿部中心地段,十字路口右侧,座落着一栋土木结构的建筑,整个造形尤如一架即将起飞的飞机,飞机中间是邮电所营业厅...
    梦回304阅读 573评论 1 3
  • 周一我去了趟邮局,用挂号印刷品的方式,往全国各地寄了一些书。这些书,总共装了11个信封,花费了62元的邮资。信封是...
    刘淼阅读 10,574评论 7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