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是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美国电影。影片讲述了剧团重排《天鹅湖》,要求领舞一分饰黑白天鹅两个角色。女主妮娜是资深芭蕾舞演员,是优雅,纯洁的白天鹅的不二人选,但是她无法表达出黑天鹅那种对激情四射的诱惑。她很努力地想当天鹅湖主角,结果导致压力过大,自己走入角色中出不来,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下出现精神异常。最后她走入了黑天鹅的性格里,邪恶妖艳为达到目的不顾一起,所以在幻觉的作用下杀死对手,却没想到受伤的是自己
Nina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个芭蕾舞演员,年轻时一时任性有了妮娜,为了妮娜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舞事业,所以她将自己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妮娜得到了母亲的呵护和栽培,她美丽圣洁,拥有完美的技术,可以说白天鹅就是乖巧的她的本色演出。然而演绎黑天鹅的艺术需要,让妮娜第一次真是地面对自己的欲望、嫉妒、暴力、叛逆黑暗的一面。一直在母亲“爱”“教育”“诱导”之下,妮娜的自我认知是乖巧圣洁,面对自己灵魂中的黑暗面,妮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惶恐和痛苦,她既要面对内心真是的自己,却不能承受真是自己带来的强烈不安。
妮娜的母亲对女儿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晚归了会有电话催促,会打电话和舞团办公室的苏西了解女儿的情况,然而她对女儿的呵护和栽培都是为了那个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妮娜后背的皮肤因瘙痒被抓破了,母亲关心的是破损的皮肤会不会成为女儿作为领舞的阻碍,她粗暴睇修剪妮娜的指甲认为是这个指甲导致妮娜变得不完美。她控制女儿的生活,在女儿28岁的时候,仍然帮她换衣服。知道女儿成为领舞买了蛋糕庆祝,却因为女儿一句胃不舒服想少吃点而立马翻脸走人。或许在她眼里,妮娜就是一个她用毕生心血打造出来的艺术品,一个不允许有丝毫瑕疵,不允许反抗的艺术品。
妮娜在母亲教育之下,一直生活在那个音乐盒和毛公仔陪伴的粉红梦幻城堡之中。她的乖巧是母亲强权压制下的结果,是母亲经年累月的灌输暗示下的假象,是母亲理想形象延续的自我欺骗。然而这种压抑本性的“乖”往往是危险的,这种被“乖”所压抑的本性一旦挣脱了禁锢,就会释放出毁天灭地的力量。我们生活中往往都会有这样人,平时乖巧的人突然会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行动,像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投毒案。
生孩子容易,教育孩子却很困难。怀胎十月,不过就是一个生理困境,但其后若干年,面对一个生理逐渐成熟,灵魂逐渐完善的个体,如果让他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或许是更加大的难题。教育孩子的本质其实父母的自我教育,然而很多父母没有想清楚想明白这个道理。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因为一时的快感在没有任何准备之下有了孩子,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也不知道要怎么去教育孩子。孩子在小的时候是他们的玩具,长大了又成为他们完成自己理想的工具,让孩子成为自己在这世界上的替代品。他们往往执着于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以爱的名义占有,以爱的名义压制,以爱的名义操控孩子的生活,却很少想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让孩子拥有自我完成的权利。
很多父母经常会预设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会成为怎么样的人,一旦孩子的行为表现和自己的预想不一致,就会认为孩子不好,孩子不乖。简单而言“乖”的孩子都是相似的,“不乖”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在这种种预设之下,孩子的本性被压制,孩子的表现都是根据家长的喜好而非本心。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经常会表现为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强加给孩子们,对成年孩子的爱情,婚姻,家庭、工作的干预。昨天还看到有妈为研究生毕业的女儿安排在工地搬砖的男人相亲,要求只要是男的就可以了,如果女儿不肯就是不孝。这种不管孩子意愿的将自己认为女人到了年龄要结婚生子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的爱是要命。很多人会为自己辩解我这是好心办坏事,他们这是一种披着“爱”的外衣的迫害。好比你不喜欢吃苹果,却有人打着“吃了苹果对身体好的”的旗号,买了一车给你,并看着你吃下。
的确。父母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局限,他们也不是真理。他们不想孩子再次承受他们自己曾经承受过的苦难、挫折,不愿意让孩子经历成长的痛苦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请记住,我们应该放弃孩子“应该”成为怎么样子的想法,接受还是“如其本然”的样子,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成为他们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