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NO.1
偶然逛书店时看到这本书,觉得书名挺有趣,随手翻看了一下,其中作者说到大部分的读者的阅读水平只是停留在小学六年级,我感觉自己被说中了,上网搜了下书评,发现好评不少,也发现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也就是读书如果从源头的方法就不对,势必会事倍功半,所以就借了这本书,现在已经归还了,我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书中作者对于读书的看法及我自身的看法
苏轼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做技术的更是如此,这让我突然想起刚刚工作时的一个事,当时我还是一个实习生,每个月我需要向部门的总经理汇报我这个月的工作情况,当我第一个月汇报时,我自信的说到我这个月技术水平进步很大,他却说不要沾沾自喜,不要光顾着技术提升,多注意思想上的提升,我当时还不怎么明白。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和不断自我学习,才意识到很多时候很多技术问题不是靠技术就能解决,比如有时你快速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豁然开朗,而别人还在死钻牛角尖,这就是思想的提升。就想很多武侠剧里有些武功高强的人还想要继续更强,却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很难再有提升,这时候就需要突破自己的境界(比如打通了任督二脉),读书便是提升思想的最好方式,思想的提升便是个人的境界提升。
书中对阅读艺术下了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刚开始看书前面的文字,还不是特别有感觉,但是看到这句话,脑子里灵光一现,觉得这就是我心里的那个完美定义"。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种应当一生去追求,去秉持的习惯。然而读书不是认字,不是图个热闹,懂得如何去读书当是养成这个习惯最重要的事情。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看来好笑,可能大多数人看到都会觉得它近乎废纸,心中想着"我连读书都不会吗?"其实不然,读懂一本书还真的没那么就简单,书中说有许多人看书仅仅是打发时间,甚至看完就忘,"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当同情".这话看似冷酷,其实正是对读书而不得其法的我们最深刻的诠释。
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方法。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对句子的理解,只要识字即可,对读者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所收获到东东西也是最少的
以前资源有限,古人看书尚需"手自笔录",前辈看书也许四处淘选,而如今我们想要看书几乎是随手可得。现在不会有人再去以读书作为消遣,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与别人的思想碰撞摩擦时可以有理有据而不是无理叫嚣,所以依我看来,读书的前提条件就是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我在看完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后觉得自己最需要提升的就是这一点。我们总是被一些所谓"畅销书"的噱头所吸引,而并未检视它究竟是否适合自己。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要咀嚼与消化" 在选择阅读内容时,要养成阅读目录的习惯。不要被书中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不必要每词每句都读得透彻,重要的是在最少时间内掌握书的重点、主题框架等,再以此来判断一本书是否是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
其次,现代人最需要的就是使自己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主动地去翻阅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在检视后以全局的眼光思考它的脉络,将全书连贯起来,这使得你会沉浸在自己的脑海中,不仅仅收起了平时的浮躁,更能帮助你解开在分散阅读时的疑惑,同时这种新的视角将会带给你一些原先意想不到的新的感悟,这也正是分析阅读的价值所在。
最后,所谓的主题阅读,按我的理解要建立在一定的阅读量上才能做到。换句话说,这个层次教我们的是在阅读了很多书而又理不清他们之间关系的时候,如何去系统的理解,辩证的分析,最终学以致用。在做主题阅读时,要在脑中同时思考多本书中类似的内容,无论观点是相同的还是矛盾的,都要用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我认为,这一层次才是将书本上的东西或用起来的关键。
作者鼓励主动阅读,”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当一个人主动去读一本书,他在读书的时候就会很用心,对于有启发的地方还会拿笔画出来,读完之后还会思考书中的内容,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真正吸收了书里的内容。我一直认为,单纯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并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只有我们将读书目标锁定在"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时,去读一些"烧脑"的书,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当然,读完下来。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应用指导类书籍。好的阅读即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对工作或事业有帮助,它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这样的成长对于一生来说都是财富。
技术讨论 & 疑问建议 & 个人博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