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和刀疤,1970年至1980年期间已形成以两人为首的香港大圈帮组织,横行香港10年。阿牛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最主要的是为人心狠手辣和刀疤的勇猛不分布开的。刀疤崇拜那些有绝世武功的人。喜欢打架以显示自己的能耐。
但是是非辨别能力差,那些好打架的社会青年也特崇拜他,而一些外地社会人物不断加入,让大圈帮能成为九龙一时最大的帮会,当时刀疤受人尊敬,为了闯名声,为了哥们义气,刀疤不顾一切,打架称雄是经常的事。那一阵挺风光。因为打架斗殴出手狠被朋友们格外看重,不知不觉就出了名。
刀疤自己就说过自己爱打架,除了打架无事可干。刀疤的小弟都要刀疤带着大家一起闯社会。他们还说刀疤一出来,他们也就没啥害怕的了!起初本地帮会经常欺负外地人,刀疤几兄弟势大以后没人敢骚扰。跟刀疤混的越来越多,大圈仔也似乎觉得自己不同寻常,个个牛得很,动辄提刀伤人,后来有时就为了一两句话,大打出手,甚至伤及无辜。
阿牛为了敛财养活这么多人,伙同刀疤在赌场收取保护费,号称震场。后来干脆抢占当地人的赌场,引发了帮派火拼。不给保护费的麻雀馆,刀疤经常带领20多名大圈仔开了三四辆车,持棍棒等凶器,冲进去逢人就打,见东西就砸。一连串的抢占地盘行为让当地帮派头痛不已,不甘心如此,麻雀馆老板请出了一个后来在香港叱咤风云的人物,大圈帮终结者胡须勇。
胡须勇原名潘志勇, 1949年离开佛山逃难到香港。少年潘志勇在新界的贫民区长大,他开始用打架的方式唤起他人注意。很快,经济爆炸中的香港向他展开另一面,暴利汹涌,秩序却尚未健全,那是黑帮厮杀争夺的丛林。江湖故事熠熠生辉,60年代跛豪随难民涌入,几年后成为帮派领袖,身价5亿,足以收购半个九龙,无数像潘志勇这样的年轻人,被撩拨得热血沸腾。
短短数年,香港的黑社会成员飙升至三五十万,活跃着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帮派。潘志勇起初是勒索打劫。有一次,他从地下赌档抢了十多万港币,打劫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他得发展小弟,打出名声,树立霸气。霸气是江湖人的通行证,先从外表开始。他蓄起胡子,从此江湖人称“胡须勇”。
九龙麻雀馆老板打量着27岁的胡须勇,你行不行啊?1975年这里是全港第二大麻雀馆,几乎是最乱的场子。胡须勇惴惴不安,他打劫失败、十赌九输。他告诉自己,惟有豁出去搏出位,才能找到立足之地,于是对老板说,“装上电动门,给我买30把砍刀。”
老板答应,只要能镇住场面,就给他每月7500港币薪水,一天一围台饭,一条香烟。对手是被称为大圈仔的彪悍青年刀疤,大圈帮最凶悍的主角,在九龙麻雀馆,他们勒索老板、踢场惹事,本地黑帮也不愿招惹他7天之后,和大圈仔的战争降临。胡须勇关上电动门,二话不说,带着小弟乱砍一通,麻雀馆的地上血流成河,刀疤当场丧命。
老板躲在里屋通过摄像机观看,出来后满脸畅快,拿出一叠钱让他们去桑拿。胡须勇一战成名。他靠着一股狠劲,摆平了那些大圈帮打劫的,踢场的,出千的,欠债不还的,阿牛知道后大怒,认为胡须勇明显是冲着自己来的,发誓要扫了胡须勇的码头,但是由于胡须勇也并非等闲之辈。
阿牛一直等待时机,半个月后,发号施令,集结所有兵马,阿牛带着二百多人冲进胡须勇镇守麻雀馆,在一阵枪声后,阿牛及其多个手下全部倒在血泊中。原来阿牛亲信阿国叛变,提前通知了胡须勇,阿牛率人遭到伏击直接团灭了,一个横行香港的大圈帮就此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