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弟弟,你在干嘛
答:哥,我在复习基础知识呀
这次老弟考完班级第一后问他哪一项是感觉提升程度最大的,他说是语文。
于是乎制定了自己的语文基础提升计划,接着开始复习起了字词。我观察到弟弟看了一遍又一遍,我问:弟弟,你在干嘛。
老弟说:哥,我在复习。
我:你知道自己哪里不会嘛?找到会的了吗?
弟弟:好像都会。
于是乎我和弟弟一起把一半拼音遮住,开始一个一个认,很快,我们发现了第一个错误的,接下来知识盲区一个接一个出现。
我问弟弟:感觉怎么样?
弟弟:和看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感觉,而且发现了不会的。
刚好在看《穷查理宝典》后面的人类误判心理学,发现这和我们对于自身不一致性的避免非常相似,如果感觉会,我们会陷入这个感觉会的盲区。而不是去找到可以精进的地方。
回到弟弟的复习,接下来他如获至宝,一个个本以为的字音被发现,比如镐头(tou)是没有声调,比如风筝(zheng)也没有声调,秀气(qi)同样没有声调,冤枉(wang)、琢磨(mo)、帐篷(peng)、掺和(huo)也是如此。
然后我们发现如果在书上画记的话,下一次好像会直接看见,这样就起不到记住的效果,于是另用一个本子把字不会的,写下音。音不会的写下字。
如此一来,精准定位到了需要学习的,效率一下提上去了不知多少倍。
在我们学习中,可能相当大的代价花在了不知道学什么是对目前的自己有帮助的这一块了,感觉都会,都可以。可这正是浪费了大量时间却毫无收获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