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出发,讲述了身为基层公务员的丈夫终日忙碌,早出晚归,疏于家庭责任的不幸遭遇。
第一节,“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天还未明,颠三倒四穿衣裳。颠倒穿上衣裳,公家的召唤让人忙。
第二节,“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东方尚未破晓,颠三倒四穿衣裳。颠倒穿上衣裳,公家的命令让人忙。
第三节,“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折下柳条围篱笆,狂汉瞪眼将人防。夜晚不能守家里,早出晚归太夸张。
衣裳,古人衣服的统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公,公家。晞(xī ),“昕”的假借,天将破晓。樊,即“藩”,这里用作动词,筑起篱笆。圃,菜园。狂夫,一说女子骂自己的丈夫,一说指公家派来的监工。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这句话有几种解释,朱熹认为,“折柳樊圃”这样的事情,有违常识,老百姓不会干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借此讽喻公家的安排不当,不能正确地使用民力,流沙河先生也认同这种说法。闻一多先生则认为是丈夫早出晚归,对妻子设防,担心她有异心,程俊英先生认同此说。笔者更认同前一种说法,因为更加符合上下文“公家召唤急迫”对语境。
瞿瞿(jù ),瞪着双眼的样子。不能辰夜,指不能掌握时间。辰,一说借为“晨”,指白天;一说同“时”,为“守时”之意,古人喜欢“时”“辰”连用,此说也通。夙,早。莫(mù ),同“暮”字,晚。
这首诗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基层民众的生活状态。虽然表明上批评的是男子的“不顾家”,其实批判的则是齐国的上层执政者,尤其是国君不能“使民以时”的错误。
诗经专题第100篇,总第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