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无情五七
初冬暖阳高起,冬日里的山在阳光的斜照之下一片焦黄色,灰白色的石头也在树林间隙中泛着冷光,车行在起起伏伏的山路上,竟有点眩晕,山里一片颓败的景象,一路上几乎没有见到行人,连对向来车都很少见到,仿佛行走在天边。
偶尔路过一处小镇,仿若沙漠里的绿洲,密密匝匝的房子聚在一起,也有行走牵拉着不断后退极不情愿的母牛,后面跟着一头无忧无虑蹦蹦跳跳的小牛,路边还有两只咯咯叫的母鸡,不顾行车,高昂地踱着步子。
山间有极深的沟壑纵横上百米宽,原来是条干涸的河谷,河底灰色的石头静静地躺着,沿着河谷前行,遇到了一处正在修治的石头大坝,土黄色的石头采用退台的方式,一阶一阶垒了足足有近百米高,上面圈着一片水域,碧绿的水是山上流下来的雨水,在此处汇集,水满自溢,然后形成一道壮观的人工瀑布。
水域隔着路对面是一片清朝时期的建筑,改造成了民宿,这片住宅也是依山而建,顺着山势逐渐越走向蓝天白云间,踏石而上,建筑全部采用了山里的黄石建造,有冬暖夏凉之效,听说可能住里面手机没有信号,这个不得而知,因为我不曾进去居住。
“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最上面的平台上有一处木制长廊,立于此放眼远望,一片近山远山,层峦叠嶂,天光在也其中穿梭,此刻显得一个人如此渺小而不值一提。旁边更是有一棵奇特的树,一棵树抱石,看着柔弱的而且从根部便分叉的树木,几枝树干并不粗壮,却抱着上吨重的巨石,悠然自得于天地间。
中午推过不过主人的盛情,只好留于山中用餐,从主路的一条小小的岔道口行车十几里才到一处名为尖山坡的地方,这里的用餐小包间,不同于市内饭店常见的模样,而是独立的一座座小间房分散在山坡上,一颗颗似的,而不需要用一座座来形容。还有一座座棚子用了四根立柱支撑,棚下放置着圆桌或者方形桌,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山风为伴,踏落叶而食。
山里的饭餐总是以山里的产物为主要食材,有地皮抱蛋,尤爱此道菜,有素烧木兰头,关于这木兰头,因为“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诗句在,我询问了好多次,我们吃的是不是就是会开花的木兰,当地人也未置可否,只是说这是木兰树上的嫩芽,采摘了做成一道菜。
有两只橘猫不知何时绕在我的脚边,喵喵地引起了我的注意,给它们俩个一猫一鸡腿,它们开心地叼着在我的脚旁开心地吃着,等我专心吃饭时候,不知它俩何时跑去我前面一米高的平台上龇着牙开始斗殴,发出了气愤的喵呜声,还是真一对相爱相杀的猫咪。
饭菜具有味,可能是初冬天的原因,很快变凉了,但并不影响大家大快朵颐,盘子里的美食很快吃去了大半,最后上了两大盘子时令水果,冰冰爽爽的美丽极了。由于时间紧迫并没有去一千五百米高的浮桥上,那些浮桥每块木板间有半尺宽的间隙,下面是深山谷底,即使没有上去,想象一下也是惊险刺激的,下次再来此山间一定要上去体验一番才好。
“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携山风人归去,此去经年无数,心底云涌几番苦,行看叶绿叶黄秋冬数度,人生若有重来处,定随你的脚步在人生里摆渡。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文字之光,光芒万丈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02 发私信给文字之光的主编韩涵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