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古本合校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燃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这里的“燃”字,在帛书《老子》甲本中为“然”,“然”为“燃”的本字,古同“燃”。此字在帛书《老子》乙本中写作“土然”字,似与“燃”字相通。此字在通行本《道德经》中为“埏”,本意为土地的边际,被后人附会为和泥之意。本合校版选用帛书古字,故以“燃”字替代。
古本注释
卅:三十。读sà。
毂:车轮中心的部分,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心有圆孔,可以插轴。
埴:黏土。读zhí。
牖:窗户。读yǒu。
古本释义
三十根辐条共同连接在一个轮毂上,恰当地安排它的无与有,以实现车的用途。
燃烧黏土而做成器皿,恰当地安排它的无与有,以实现黏土器皿的用途。
开凿门窗,恰当地安排它的无与有,以实现居室的用途。
故此有作为利益,无作为用途。
理解:古本是说的《德道经》这个版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几句话按照原文的表面意思不难理解,说了是车轴、粘土烧制的容器、有门窗的房子,但在古本当中老子真实的意思并不仅仅如此。真实的解释如下:
古人法月轮以造车轮,比喻道于日用之间。圣人之道以此论性命周天运转,心修空无为毂,以道心虚无为轴以任督二脉为轮,用德“一”之气为能量,才有周天运转之用,使生命之车直达道地。
圣人之道,通过燃埴的方法,再造命体为道器。
人之性命的户牖基本分为四大类:命体与外界交通(眼耳口鼻身等九窍);命体内各脏腑本身与内环境的交通;身场在体表与外界交通(百会、涌泉、劳宫、天目等);身场内各室本身与内环境交通(腹内神阙内七窍,心脑之中之各关键窍等)。
有,为有形之物,皆只能产生对后天有为的利益。而真正发挥和产生作用的却都是有形之内和外,以及物体本身内在“无”中的道和德性物质以及品格。所以,居无为之道“0”,用德“一”营养于性命,弘利于生命;用道“无”德“一”济世,则利益众生。
实际上最接近老子真实表述的是人的生命命体比喻成了三种物质,从用的维度来理解“无”的意义,实际上在老子阐述的道德经里面常说的无为无不为,这里面的无真的是说的没有吗?其实不然,无实际上是说的人的精神层面的德行,所以我一直都认为道德经在劝说世人多用符合自然规律的心法,而减少浮于表面的机巧智谋之类的方法。这样做即能够修养自己的身体,同样也能滋养自己的灵魂。
实际应用:推动一个人前进的深层次的动力是一个人的价值观,这个就是我们道家所说的“无”,你无法看见摸到,你看到的只是一个人具体为人处世过程当中的行为言语表现,虽然个人能力非常重要(道家认为的“有”),但是没有精神的引领所有的能力都会逐渐枯萎,就好像一个人没有目标愿景,那么他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能力,著名伟大的演讲家尼克胡哲,一个没有 手没有脚的残废人,他生来就是这种状态,几度想要自杀,可以说他相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无所有,这个从有形的角度来看问题就是这样,先天条件不好,不足。可是他有着顽强的毅力和清晰的愿景目标,最终这个无形的精神力量让那个他赢得了最终的精彩和成功。其实这个就是与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一个意思,道家崇尚的这种精神方面的力量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并且在身与心的修炼中,达到有与无的平衡,身心同修一直都是我个人所崇尚的,而道家学说就是这样倡导的。
所以这一章应该是利用了三种事物作为比喻,比喻人们从有形的身体上升到无形的心灵层面的一种升华,“有”能让你觉得有利益,但是“无”才是真正推动自己成长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