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间听到办公室一位语文老师说他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爸爸妈妈》的作文,写出来的结果竟然父母只是在家玩手机,或者出门在外的也很少跟孩子聊天,所以孩子们笔中的父母总是有些羞涩难言,这不禁让我疑问: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长还会圆满吗?
曾记得小时候的我很幸福,那时候都是爸妈陪在家,或许父母未曾远足赚不了那么大钱,但是他们陪伴了我整个童年,一家人总是其乐融融,那时候不止爸妈,就连妈妈的几个姐妹,爷爷奶奶都在一起,吃饭总是一大桌人围着,谈笑着,晚饭总能吃大半个晚上。那时候手机好像也很少,一家人饭后总是少不了些娱乐的节目,记忆中有奶奶出谜语给我们猜,爷爷给我们讲故事,爸爸跟我捉迷藏,还有妈妈教我唱黄梅戏,夜晚虽然安静,但那时候的家并没有显现出一点冰冷气氛,反而多了难得的温暖,我想这种童年应该才是充满快乐的。
那时候爸妈每次出门虽不是很久,但都总会想念他们,每天傍晚都会站在门口望着通往家的道路,期盼着爸妈的回来。还记得那时候也很傻,晚上总喜欢在大门口点上蜡烛,奶奶问我为什么,我说这样爸妈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爸妈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很多的礼物,看到礼物的我都能玩的很开心,似乎忘却了父母离开的烦恼。但每次爸妈出门都会抱着他们哭泣,虽然不曾几日分别,但我却如隔三秋。
但不知不觉我们的生活开始变了,自己一天一天的长大,望着身边越来越多的父母因为赚钱而将孩子留在家中,望着越来越多的父母回家只顾玩手机电脑而将看管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仿佛那并不是他们的义务,生下来只是给父母的又一份交代。所以有次课堂中随意间问起孩子们最喜欢谁?他们都会说爷爷或奶奶,好像很少听到爸爸或妈妈,这个时代的父母,到底怎么了?
曾看到这么一篇新闻:父母远足时刚开始孩子还依依不舍抱着,但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好像孩子习惯了,以至于以后的每次远足或者归来时孩子还是只顾着玩自己的手机电脑,根本没将这份难的重聚当作一份礼物。其实有时候我们并不能责怪孩子太迷恋手机,或者说太沉迷了网络,我们可以停下忙碌不停的工作,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们陪了孩子多久?”我们只顾着一年的劳作为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又曾知道现在孩子想要的生活是我们多陪伴他们一会。
不想等到孩子对我们的离去而麻木不仁,只想和过去一样,一家人,一个夜晚,有说不完的话,玩不完的游戏,停歇不了的打闹。曾听过这么一句话“现在,虽然我们的日子过得富裕了,但好像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淡了。”不想我们虽住在同一个房屋,却各自关在自己房间里强装着很温馨快乐。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是习惯了孤独。”但我想如果孤独了,那么做人还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总感觉会少了什么?人之所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有情。我们发明了语言并不只是为了交流,更多的是表达彼此的内心感情。
窗外细雨淋淋,不知在这个寒冷的冬晚,又会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怀抱里温暖开心,还是只是一个人呆在房间孤独的跟我一样,听着这冬雨凄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