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是个不快乐的孩子。在我童年的回忆中,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快乐的事。我不喜欢回忆童年,别人的童年是彩色的,而我回忆童年时,童年是灰暗色的,雾蒙蒙的。透过岁月的迷雾,最先回忆起的是父母的吵架,回忆起某个夜晚,我们兄妹三人都已经睡下,父亲很晚才回家,已经忘记了是为什么他们又吵了起来,而且爆发的是激烈的争吵,这种惊吓不止一次的发生,深深印在了心里,虽过去了几十年,每次想起,依然会情绪低落,非常伤感。
也许是童年惊吓的记忆太深刻,也许是自己太过于敏感,以至于现在的我很难记起小时候有过什么样的快乐时光。别人说起小时候的时候,总是说怎么淘气怎么好玩,总之是无限美好的回忆,我却真的记不得小时候是什么样。也许是自己不愿意记起或者想逃避那些场景,大脑是选择性失忆,自我粉饰了太平。
写下这段话,并不是在责怪父母什么,也不是在埋怨什么,这么多年了,都已经习惯他们莫名爆发的吵架,而我,也慢慢在与内心的自己和解。对于他们这代人来说,夫妻吵架是很平常的事,而父亲脾气暴躁,母亲个性要强,毫不示弱,吵架的频率比别家更甚。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会给孩子的心里埋下阴影,甚至跟随一生。
虽然父母常常吵架,但对我们都是很好的。小时候物质匮乏,父母能供三个孩子读书成人,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偏偏那时候我们兄妹三人不懂事,只知道读书,家务活和地里的活都不会干,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小时候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很浓重,三个孩子都读书,家庭负担还是挺重的,可是父亲对我和妹妹与哥哥是一样的待遇,妹妹因为学习成绩差了点,父亲更是竭尽全力供她继续读书。
母亲承担了全部的家务,不让我和妹妹学针线活和做饭。我到现在还记得我的姥姥对母亲说:“你不让妮子学活路,将来她嫁出去啥也不会,做不出媳妇来怎么办?”幸好姥姥那个时代过去了,女人不再只是围着锅沿转,而她说的那些应该学会的针线技能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慢慢弱化,被慢慢遗忘。
那时候没有机械化农耕设备,农村种庄稼是体力活,母亲除了要和父亲种庄稼,还要去本村的粉条作坊干活。后来长大后,有一次和母亲聊天,回忆过往,她说那时候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的觉,现在想来,父母真的挺不容易的,为了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现在父母已经年老,我们兄妹三人也早已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们会时不时回家看望父母,也会给父母买各种各样的物件,尽为人子女的孝道;若是很长时间不回家,就会感觉缺失了什么,总会想办法抽空回家看看。父母也会经常做好吃的,打电话让我们兄妹回家去拿,小时候的记忆早已被封存在了隐秘的角落,不再轻易示人。
现在父亲的脾气依然很大,母亲依然不服输,他们依然会时不时的拌嘴,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习惯,火爆程度只不过比年轻时吵架的程度低了而已,而长大成人的我们早已习惯这种磕磕绊绊,除了调解,就是强制性的终止。许是我们兄妹已经长大,也或者他们真的老了,这时候的父母大都很配合的闭口不言,至少在我们兄妹面前不再拌嘴,然后该干嘛继续干嘛。
也许,父母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吵一辈子架的夫妻”,这辈子改不了了。
今天是父亲节,下午回家看望了父母,本应在朋友圈也像别人那样再歌颂一下父亲的伟大,只忽然心生感慨,写下这不合时宜的文字,感叹人生不易,流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