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阅读的时候,你有分析作者思路的习惯吗?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思考到结论的?
读的书不多,大部分读书都只求娱乐。有励志成长,脑洞大开的书,但看完也就看完了,最多写点心得体会。写读书笔记的很少,更没有去思考作者的思路。
2.在阅读的时候,你有认真对比自己与作者思路差异的习惯吗?找到差异之后,你应该做什么?
遇到意料之外的情节,构思时,我会思考作者的内容怎么得到的,并没有过多思考自己会怎样安排写作思路。如果与作者思路做对比,我会记下差异的地方,以及我为什么会这么写,作者又为什么会这样写。
3.如果写作的根源是思考,那么,为了提高思考质量,你必须做的事情都有哪些?
写作是思考的输出,那么就要求有大量的输入。为了提高思考质量,那么优质的输入很必要。反正总是要花时间去看书,找资料,那么就把时间花在好书上,利用网络找到优质的资料,常用的好的网站收藏,并且时常关注。打开视野,不要把注意力时刻都放在周围琐碎的小事上,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
4.写书,是一种难得的“可以把自己的时间长期重复销售很多次”的时间销售方式,那么出了写作之外,还有什么活动也是如此呢?
昨晚在街道口等朋友,见两个比较羞涩的男孩摆出了几张素描画,都画的挺像的。门外人只认准相像,才觉得好。因为自己在学画的原因,便和他们聊起来了。一问便知刚来武汉不久,想通过给别人画像挣点外快。这黑灯瞎火的,谁会跑过来画像呢?生意惨淡。随即便介绍他在简书上开个课程,如果一门课程一个月一人50块,300个人就是1.5万,这也是挺多的一笔收入。关键是有技能,可以开课。我倒想开课,没有经历,没有成功,没有技能,现在正在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希望自己认知提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能到简书上开个课。所以,写作,开课程,另外,编程也挺不错的,我们公司就是卖软件的。要是能够出书,也是把自己的时间长期重复销售很多次。
总结:看的书少,思考不够深入,注意力还待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