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0 周四
*有个熟人的姑娘,今年中招。本来姑娘在学校学习劲头很高,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宅在家里的这一个多月,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书本压根不想碰,作业完全不想写,成天不是躺床上瞪着眼发呆,就是抱着小说哗啦啦的翻。
眼瞅着没多久就该考试了,眼瞅着姑娘一副不想学习,学不进去爱咋咋地的样子,熟人快急疯了。
她对姑娘吵了打了,对着姑娘哭了求了,发动亲戚朋友老师对姑娘劝了说了,不停的在群里向我们诉说她的焦虑担忧,求助各种怎么才能让姑娘学习的方法了……
用她的话说,软硬好赖法子她都用了,把自己,姑娘和家人也折腾的够呛。可是,姑娘是越来越不愿搭理她,在家越来越不吭气,锁着门躺在床上发呆的时间越来越长……
*这几天,在群里没看见熟人露脸,之前她几乎成天在群里刷屏,可这几天突然的沉默了。
我发了私信给她。
过了半天,她回复,“这几天不折腾了。焦虑平复了不少,和姑娘,家人的关系也开始有了缓和的迹象。”
我一边为她开心,一边又忍不住好奇的追问她是如何想开的,接受的。
熟人发了个捂脸的表情,语音我,“那天我正和姑娘吵闹。姑娘一脸倔强又狠狠的说,你只当我是重病患者,你只当我不知道明天还会不会活着?!”
熟人的声音哽咽了一下,又说,“虽然我之前气极失去理智时,这样骂过姑娘。可是,当听到姑娘这么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下子懵了。”
“我突然想,如果前段时间我们在武汉,如果我们不幸感染病毒了,如果我们……那种情况下,我问自己,我还在乎姑娘的中招么?我还在乎她是否用功的背书作题么?”
熟人说,“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我最最在乎的,还是姑娘这个人。”
“从那一刻起,我不折腾了,也不逼着姑娘非要如何如何做,必须怎样怎样了。
我安安生生的打扫卫生,把家收拾收拾。姑娘的房间不让我进,她的东西不让我动,我就不动,我打扫收拾我们的房间客厅厨房。
我安安生生的做饭,做点我们想吃的,做点平日里姑娘喜欢吃的。饭做好了,姑娘不出来吃,我也不吵不骂不劝她了,给她留到保温盒里。她不吃也没事儿,下顿我还继续做。
我安安生生的忙我的事,网上开会工作,扣扣手机看看电视,在家里跟着抖音锻炼身体,和姑娘他爸说话聊天。
我安生了这几天,家里收拾的也干净了,家里氛围也好点了,至少我和姑娘他爸能正常说话,正常吃饭,能互相安慰点了。
姑娘还是呆在她的房间里,还是躺床上发呆或看手机看小说,不和我们一块儿吃饭,也不怎么和我们说话。
前天,倒是和我说一句,“你咋不闹腾了?不管我了?把我放弃了?”
我还真是诚心实意的给姑娘说,“我和你爸啥时候都不会放弃你,啥时候都不会不管你不要你。只是我们不想逼你非得干啥干啥了。”
姑娘当时说,“算了吧,谁信呀。我要是说不学习了,不上高中大学了,你们不得把我打死呀。装吧,看你们能装几天?!”
说实话我有时候也发愁,说要是姑娘一直这样咋办啊?姑娘他爸说,愁有啥用?总有路子可走,日子总能过下去的。我们先安生了,姑娘才可能安生的为她自己谋划。
所以不管姑娘咋说,我啥也没吭,这两天还是没闹腾,安安生生的该干啥干啥。”
*我忍不住给熟人发了个“大拇指”的表情。我说,“太佩服你了。你能做到接受,能调节自己的心态心情,不闹腾不折腾,还能安安生生的做自己的事,太厉害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熟人说,“做不到也得做呀。要不能咋样?折腾了闹腾了不管用呀。用姑娘他爸的话说,咱是神?能给孩子安排好一切?能预料到生活是啥样,会发生啥,孩子会遇到啥?咱能管孩子一辈子?!咱只盼着孩子好好的活就行。至少,咱不能把孩子逼疯逼死呀。”
熟人说,“有时候想想最坏的,就能庆幸和接受眼前的。”
*挂了和熟人的语音通话,我忍不住也想了很多。
是呀,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我们为孩子操心,我们盼着孩子好,我们教他管他说他吵他…
可是,我们真的能管得了孩子么?我们真的能为孩子操完所有的心,安排好所有的事,铺好所有的路么?更别说,很多时候,我们教的管的要求孩子做的,真的是适合孩子的么,真的是对的么?!
我们对孩子所谓的焦虑担忧,有用么?
我们对孩子所谓的要求期待,是孩子想要的么?是他能或者他愿意去做,能做得到么?
*我们作为父母,时常说自己为了孩子如何如何付出,说我们为了孩子操心劳力累的很。
可我们有没有真的想明白和承认: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是我们无法强求,无法操控,无法安排的。
*曾在网上看到一句话,“父母如果放不下自己的自恋自大,放不下对孩子的焦虑担忧,放不下对孩子的控制期待,也就放不过自己,放不过孩子。”
这会儿想起这话,再仔细品品,的确是呀。
就像我总说我的脾气情绪大多是对着孩子发了,那是因为我觉得我对,我能安排孩子如何如何(我自恋自大);我要控制孩子按我说的做,期待孩子成为我想让他成为的样子;我的各种所谓的焦虑担忧其实是我对孩子的诸多欲望(要)和要而不得的恐惧(怕)哦。
这样的我,还真真是不放过自己(让自己不停的折腾闹腾),也不放过孩子(我不停的唠叨指责要求,引发孩子与我的对抗,及产生各种情绪,自我消耗)。
*就像昨晚,我又在碎碎念,说孩子上网课一定要保持距离保护眼睛,不要老带耳机对听力不好。
老公说,我们做父母的,把一些原则底线,经验教训,道理标准…告知和提醒孩子就好。至于孩子选择怎么做,尤其是大孩子,我们尽量少唠叨指责少强迫控制,多信任接受多肯定祝福。
*也是,我们安安生生的做好自己,也让孩子安安生生的做他自己吧。
亲子一场,多让双方感受些爱和信任,肯定和祝福吧。
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都安安生生的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