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玲|蓟州民间传说四则



蓟州民间传说

作者:天津市蓟州区东方了了文艺创作工作室 赵凤玲

蓟州的文化底蕴也很悠远深厚,历代名流人才荟萃,历史文化和民间民俗传说灿烂辉煌,这些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蓟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和灵魂,是蓟州的文化个性、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是蓟州真正的魅力所在。

今天就在丰富灿烂的民间传说中择其几篇,以飨读者。




安道子与盘山摇动石

话说北齐年间,天下混乱,奸贼当道,妖风盛行,又赶上个无道的昏君,百姓民不聊生,那真是苦不堪言。


有道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出家人已经不再与尘世有染了,可就是这个昏君居然连出家人也不放过,说什么出家人依仗妖术、蛊惑民心,便下令逐杀僧众。


有一个沙门俗姓陈,法号安道子,为保佛门一脉能继续弘法利众,带领着一千徒众躲进泰山老林中。


《诗经》中说: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经》中解意:履而春,然后安。泰原意为高大而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这才有了后来的诸如稳如泰山、国泰民安之词。其实安道子来泰山的目的不止是基于这里被赋予的安泰之意,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这里封禅,作为历代皇家封禅的宝地,想来现在皇上即便有心捉拿一群避难的和尚也不敢肆意妄为。再加上这里峰高林密,洞穴颇多,路径曲折,实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易守难攻之地也。有了这三点做保障,安道子便选了一条山沟与僧众安心住下来。


一日,闲来无事,安道子便四处闲逛,这一看不要紧,直惊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你的道为何?却原来僧众藏身这条山沟里遍布一米见方的大石头,好象是人为雕刻故意放在这里。安老和尚突然灵光乍现,信手便在石头上写了几句金刚经,却没想到一动手便再也停不下来,直到写完整部金刚经才罢手。老和尚当时心血来潮,又在最后的一块大石头上写了一段话。有人要问了,经文已经写完了,还写什么?难不成是预言?哎,说对了。要说安老和尚可不是普通人,有人会说,废话,人家是出家人嘛。可我要说的是,此和尚非同寻常之和尚,你道为何?和尚难道也要分三六九等吗?非也。和尚是真和尚,这点毋庸置疑。但这位安老和尚却是有着预知后世的神功,为了能让后世人知道此段经文的来历,便把千名僧众所历之事一一誊写于石上,并预测一千年后的世人将于某年某月某日会发现这条石沟。


果不其然,某年某月某日某考古队在位于天津市蓟县国家五A级景区的盘山千像寺上面的山崖上发现一块巨大的圆石,屹然独立于另一块岩石之上。此石不知是何年月而有,石上刻有一段经文及线刻佛像。此石所奇之处不止这首摩崖石刻的经文,只要你伸出一个指头轻推,便能微微摇动,后来人称此石“摇动石”,为盘山八大奇石之一。此奇石还有一奇之处,一人一指便可让石摇动,若多人摇动,此石反而稳如泰山。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袁宏道在《游盘山》中均有有关此石的记载:摇动石者,两石相载,大于车轮,试单臂徐引,则左右动摇,若多人共牵而不复得试。清代诗人王瑛也写过:顽石若有灵所处亦良险,不必待生公,逢人头便点。后有人提议此地名叫“经石隅”,经,即金刚经;石:即大石头;隅,即山沟。


经考古学家及天津书法大家秦臻珍考究“摇动石”上笔体确为安道子亲笔手书,其形潇洒不羁,豪放自如,挥洒淋漓,气韵生动,大气磅礴,别具一格,堪称精品,但却不能定论为何体。


话再说回来,当初随安道子避难到泰山的千名僧众便是当年在蓟县被追杀的盘山千像寺僧人,虽因种种原因未能返回原地,但因每日追随安老和尚篆刻经文,个个修成正果证得菩提。




西施、东施与蓟县东施古镇的传说

蓟县的西南方向有一处被称为“北方的小江南---鱼米之乡”的地方-----东施古镇。以前,这里方圆数里因地处低洼,十年九涝,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在州河上游修建水库;1976年,这里先后修建排水站,洪涝得到控制;1985年,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把这片洼区打造成了一片土质肥沃的鱼米之乡,其中“青甸大米”享誉京津唐承,所以就有了后来的“鱼米足,东施古”的说法。由民不聊生的洪涝灾区变成具有优质耕地3万余亩、畜牧业发达的农业重镇,这和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分不开,也和所有东施古人勤劳智慧分不开的。


“东施古”这个名字由来已久,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四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其中,有沉鱼之容的西施居首。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汉族,今浙江诸暨苎萝村人,天生丽质、禀赋绝伦,因美貌超众经常惹来狂风浪蝶。楚越争霸前夕,西施与所有越国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边。


东施,与西施有着不相上下的绝色容颜,朱唇丰盈、双瞳翦水,那两潭凝碧的秋波足以让任何一个人迷醉其中。


东施与西施同年同月同日生,一个住村东,一个住村西,两人惺惺相惜,引为知己。每日相约浣纱溪旁诉尽小女儿心事。


此时,越国虽称臣于吴国,但越王勾践却难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喂马偷生,只待时机东山再起。


这一日,越王与范蠡、文种等贤人于柴草之上谈及家国兴亡不禁心潮澎湃,“汝何曾忘却昔日跪降之辱?”


范蠡见越王初心不忘,很是感动,穷尽所能打听到吴王夫差淫而好色,便力荐在浣纱溪寻得的美人西施。


此时的西施已然不是当初那个浣纱女了,而是经过严格打造的一名集美貌与才技于一身的间谍。


关于受训,其实当初在浣纱溪旁,范蠡同时看到了东施和西施,如果说西施是一杯纯净无染干净透明的一弘清水,那么东施则是一杯令人闻之便醉的葡萄美酒,那醇香甘甜怎是一个美字了得。


范蠡为复国不惜鼓动莲花妙口,直把溪边的两位美人眸中荡起层层涟漪,闪出几许遐想。


眼前是一位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于一身的上晓天文、下识地理的满腹经纶的倜傥男儿,哪个女子不怀春,哪个男儿不多情。纵然是一杯清水也要荡起了波纹。西施只觉脸红耳热,有心示爱,又恐被小姐妹笑话,便强压那颗骚动的心佯装无视范蠡的存在。


东施与西施自幼长大,每天又相伴浣纱溪旁,熟悉对方比自己还清楚,她早已看出西施的心事。其实,东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眼前分明就是上天给自己派来的白马王子,虽不是脚踩五彩祥云,却是俊逸非凡的人间精灵,怎奈范蠡只一个,舍范蠡而顾西施我所不愿,舍西施而要范蠡姐妹情尽。


西施含羞怯怯,东施默然不语,范蠡空有通天之能、入世之策,却钻不进两位美人的心里,不知道是不是刚才的一番治国伟世的鸿篇大论吓到两位美人了,她俩毕竟是个弱女子,要担负起复国离间重任何其容易。


范蠡眉心微蹙,心底轻叹,却不想激起西施心底最柔软之处,那只如意云簪摇随着她不经意的浣纱之力坠入溪中,惊慌之下,一双金莲滑进溪中,连带着一袭蓝语芊纱裙湿透,吓得鱼儿慌不择路,急急沉入水底,不再现身。


东施元神回复,却是有心无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范蠡虽是身负重任,但早已心湖荡漾,二位美人倾国倾城的容颜任是神人也会动心。若择其一,便会失了半分天下;若要左拥右抱又恐过于贪念了。范蠡在两难之境中摇摆不定之际,真是上天相助,西施不慎滑于水中,真乃天赐良机。范蠡伸手挽起水中那棵摇曳的清莲,一朵笑容绽放在眸中。


东施见此,只觉天地倏然一颤,一滴泪砰然而落,世事终究是有定数的,诚如眼前的缘份,也罢,成人之美也不枉我们之间的情分。


经过一番精雕细琢,那位如清水纯净的西施美人已然被打造成为国献身的华丽英气且带着一丝蛊惑及妖孽气息的迷惑男人的祸水。那翩跹的舞姿,婀娜的身材,举手投足间尽显掌中轻舞的美仑美奂,浅颦轻蹙的楚楚可怜,刎剑绝世的香消玉殒,玉体横陈的狐媚蛊惑。


对于西施去实施所谓的“雪辱大业”,东施虽有心帮忙,可范蠡却选中了西施,东施心下落寞,闲来便至浣纱溪旁,回忆成了生存下去的理由。一江春水减却了几分绿意,成却枝头的鹅黄新色。春风拂面,东施灵光乍现。


是夜,东施邀范蠡荡舟,表明心事。


范蠡望着那水灵眸中一丝的清透,砰然心动,“有汝如此,夫复何求!”回宫便着手安排。


宫中,乐曲悠扬,吴王留连春宵宫、肆意荡水青龙舟、痴迷欢宴馆娃阁、醉乐霓裳响屐舞。


公元前473年,吴王醉心享乐、穷兵黩武、民力凋敝,越再次兴兵,终灭吴国,夫差自杀。


彼时,一袭白衣的范蠡与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美人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二人周游于蓟,见此处依山傍水、景色怡人,禁不住慨叹连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地人杰地灵,好一处山水至优之地。便与西施安住于此,直至终老。


错失爱情,又痛失了友情的美人东施因西施的离去,终日郁郁寡欢,便恳求范蠡:甘愿换下西施去执行迷惑吴王的“美人计”。范蠡深受感动,答应日后定会不负于她。


有人说:忘记一段感情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满身伤痕的东施很快在宫中找到了新的寄托---吴王夫差。此时的吴王,剑眉朗目、英气逼人、俊逸非凡,只一个华衣美服的翩翩转身,东施便化却了万千的戾气。


吴王夫差并不知眼前的美人已经被人调包,看到越王勾践每日恭敬驯服,放眼国内国泰民安,再看看眼前的一笑倾城的美人,便一心享受雕花大床,粉色罗帐,红烛轻摇的芙蓉帐暖度春宵的春光,直到越王杀到宫中,持剑抵到咽喉才大势已去。


东施圆满完成任务,却再次落得形单影只,她恨只恨时不待我,我又如何?失望、失落、失意地她便持三尺白绫追随吴王去了。


后来,西施与范蠡在自己的住所旁边为东施修建了一处祭坛,且每每前来拜祭以表情分。天地似有感知这对姐妹情深,每逢西施前来祭拜东施天空便洒下清沥细雨,有了细雨的滋润,这里雨水充足、粮田优质、鱼虾盛产。很快,富贵的地域吸引来大批百姓前来聚集。渐渐地,这里形成了两个村子,人们把西施住的村子叫西施村,东施的祭坛所在称为东施村。不过,相比西施村,因人们感念东施的所为而聚集了更多的人,从而发展的也比西施村要快速。


传说遗民间,香魂依旧在。因年代久远,人们在称呼两个村子时便在前面加了一个“古”字,如此,便有了 “西施古村”和“东施古村”。


随着社会发展,这里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大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东施古村已经发展成为镇政府所在地。东施—古镇距蓟县城区26公里,地处京津塘中心地带,距天津市区85公里,距北京100公里,地处京津塘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东距津围公路3公里,距津蓟高速公路仓桑公路出口仅0.5公里。仓桑公路、一线穿公路横贯东西。镇区内镇村公路四通八达,总里程达30公里,镇域面积27.96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人口1.6万。优越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使东施古镇成为蓟县最重要渔、肉、蛋、菜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经济发展上有政策,下有地域优势,现如今境内的特色生态养殖和蔬菜种植发展得风生水起,已成为县级生态基地。


传说故事虽牵强附会,但也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宜居、宜游、宜商的东施—古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俗的目光和驻足,发展中的东施--古镇欢迎你。




穆桂英的降龙木与蓟县磨盘峪

沿着县城北外环向北行十数里,弯弯曲曲的山路便会将你带进蓟县罗庄子镇的磨盘峪,此处地处大山深处,环境幽美、天蓝水清、物华天宝,实实在在的如诗所云:白云深处有人家。别看这里远离红尘,却是名声赫赫。绵延不绝的燕山山脉将这里围成一个山坳,东山名曰:穆柯寨。磨盘峪的村民最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的便是:此处便为历史上北宋年间的杨家将中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的出生地,也是大破天门阵中使用的“降龙木”产地。


说起杨家将,要从幼时的评书说起,那个年代因物质的匮乏及至精神食粮也短缺(说多了都是泪,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龄,嘿嘿),而一部收音机便成了民众必备的消费品。关于收音机,那时播放最多的便是刘兰芳、袁阔成、单田芳的评书了,诸如隋唐演义、水浒传、薛家将、大明演义、三侠五义、呼家将、岳飞传、杨家将、明英烈……虽然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推广普通话及曲艺形式的多样的冲击之下,评书这门曲艺形式日渐式微,但评书所带来的快乐已成为幼年最美好的记忆。


那时,一部“杨家将”能说上小半年,因听得入迷,还会在别的电台去听第二遍第三遍,及至能惟妙惟肖模仿刘兰芳语气啪的拍案而起:话说大宋年间,二帝太宗名叫赵光义,驾座东京汴梁,国号太平金国。这天,皇帝升殿,满朝百官文东武西……想起每天守在收音机旁收听北宋杨家三代大将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抗辽动人故事,仍是心情澎湃。整部“杨家将”,最精彩的便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穆桂英者,穆柯寨穆羽之女,少寨主也,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曾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也有传说,穆桂英为道教崇奉的女仙 “骊山老母”的徒弟,还有一说法,她是希夷老祖的徒弟),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曾百岁挂帅,领军寡妇西征,而穆桂英在五十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相传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时用的是穆柯寨镇寨之宝---神木降龙木,便是磨盘峪东山穆柯寨所产。此木生长缓慢,木质坚韧,木面光滑细密,且不易折。强力折之,斜茬似刀,锋利如刃,据说全国只有几个地方才能生长,是世界珍贵的野生资源。穆柯寨是个世外桃源,那里风光秀美、土地肥沃,人民淳朴善良、与世无争,过着男耕女织的和平生活。穆桂英身为少寨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过得好不自在。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因宋、辽两国一直连年征战。至仁宗年间,萧太后野心膨胀,直逼大宋内境,并摆下无坚不摧的“紫微九煞天门阵”。此阵为道家依“易经”而作的至玄至妙之阵,若莽然进阵,定会命断。若破解“生、灭”两门便可安然出阵。别看平时百官争鸣、百花齐放,真到用人之际却都是龟缩不语了,直愁得二帝太宗寝食难安,火气上涌。


杨家一门忠君爱国,主动请缨,自愿去战场迎敌。


面对解了燃眉之急的杨门一家,太宗感动的痛哭淋涕,如果我宋人人能如此,早就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哪里还有大辽啥事。


不想,杨家将士的勇气和激情遭遇了辽军的“紫微九煞天门阵”大败,死的死、伤的伤,而身为主前锋的六郎杨宗保更是因中阵法而昏迷不醒。


此时,军仗大营中能人异士急急商议对策。


在五台山出家的杨五郎得知国难当头,又闻家中出事,便赶下山来,并道出天机:只有穆柯寨的降龙木能破解天门阵。


降龙木,产地距此千里之遥,杨宗保毛遂自荐前取。因此而得遇他的一生至爱、女中豪杰穆桂英。


穆柯寨可不是谁想来谁来的地方。在穆家老少二主的管理下,寨子平安祥和、民风纯朴、自给自足,俨然世外桃源。可杨宗保的到来打乱了一切。


兵丁小卒们禀告来一莽夫前来讨要镇寨之宝降龙木时,穆桂英拍案而起,“哪里来的野小子,敢到我这里发威。”说着拎起梨花枪,唤出座骑桃花马,直奔寨外。


俗话有云:有缘千里来相会。穆桂英与杨宗保四目相对一见钟情。正值青春二八的穆桂英杏脸桃腮,眉如春山青黛,眼中秋波宛转,真真儿是个祸国殃民的美人。那杨宗保时值青春年少,身披战袍英气逼人,这正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君有情妾有意,老寨主心花怒放操办了这起婚事。


婚事已成,杨宗保惦记阵前军情,便向穆家道出此番前来的目的。


穆桂英深明大义,当即取出镇寨之宝降龙木,并要与夫君一同前往边关战场。途中专程拜访精通玄门术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奇门遁甲、五行八卦的师父希夷老祖。老祖乃世外神人,一眼看出爱徒之意,便答应同往阵前去破大辽的“紫微九煞天门阵”。


一行人火速赶往军前大阵,此时,大宋高挂免战牌,每天如龟缩在大营,只待杨前锋早日回来应战。


咚咚咚咚!来了帮手,大宋猛击催战鼓,直震得阵前飞沙走石、天地变色。


萧太后派出同是希夷老祖之徒的大将耶律皓南出战,皓南见师父竟在阵前帮对手,之前又阻止他复国,新仇旧恨一齐迸发,竟心狠手辣杀了希夷。


整个大宋阵营乱了阵脚,慌忙之中鸣金收兵。


熟料皓南乘胜追击将杨六郎打落马下,宋兵急忙抢回杨六郎。


杨六郎急火攻心,战胜心切,又遭遇耶律皓南这个敌手,内病加外伤竟昏迷不醒、气息奄奄。


前锋大将惨败,且生死不明,令宋军士气溃散。


辽兵举营欢庆,耶律皓南更是惨无人性,欲用希夷的尸身来练十二煞天门阵。


穆桂英灵光乍现,安排兵丁挑起战牌,指着辽兵破口大骂。


丫头杨排风遵穆桂英令躲开耳目,潜入辽营,偷回希夷尸身,以破皓南练阵之法。


没了希夷尸身,皓南孤注一掷,阵在人在,阵亡人亡,他剖胸挖出自己的心埋入残阵,换上了一颗童子之心,此时,他已是杀红双眼、失了本性。


大辽失去了耶律皓南,整个天门阵只有萧太后的长弟--素有神龙转世之称的萧天佐还在硬撑。


心揣国仇家恨的穆桂英冲出上阵亮出降龙木,当头棒打萧天佐,可怜一员猛将刹时血溅桃花开,一命呜呼。


天门阵告破,萧太后主动提出跟大宋皇上谈判议和,辽军退回辽国,从此天下得到了长达百年二十年的和平。


穆桂英大战时所用降龙木便生长于蓟州山区的磨盘峪。当然,此为传说,虽在民间以讹传讹,但流传甚广,深得民心。降龙木实为生长于此地的普通树木,但因木生长缓慢,木质坚韧,强力折之,斜茬似刀,锋利如刀。而穆桂英因评书《杨家将》而家喻户晓。穆桂英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后因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盘山与梅仙

远古时期,天地不分,混沌一片,盘古大帝手执一柄开山大斧,首劈鸿蒙,将那天地一分为二,从此便有了天与地。万有之中轻者上而升天,浊者下凝成地,天轻而浮,地浊而坚,天圆而地方,天地便生阴阳,阴阳生五形,五形生万有,自此,天地间就有了阴阳五形化生的万物了。


在这天地阴阳之初、万物萌生之际,有一棵仙草落到了如今的蓟县盘山翠屏峰下,这株仙草因受天地之精、日月之华竟然修练成了人形,但脱了草胎木质仅修成一个女体。


此女子明眸皓齿、冰肌玉骨、清秀聪慧,每天餐风饮露,清修勤练,倒也乐得逍遥。


因终日在山与山林青石为伴,每每眺望远方,但见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羊出圈,水塘鱼儿木船摇,男耕女织乐陶陶,好一幅世俗人间极乐图,便心生向往,恨不能幻化成那葡萄架上一串紫珠以享人间之乐。


这一日,此女子心下笃定下山游玩。可万万没想到,真正来到人间才了解到,世间并非如自己所看所想那般无忧极乐。


一家药店门口正有一个穿着破烂的人扶着门喘息,里面有两人被轰了出来,还有人骂骂咧咧道,“穷鬼,没钱还想看病。”骂完看到扶门的人,立刻瞪圆了眼,恼羞成怒咆哮着,“晦气,滚远点!”


女子心中叹息。


街上,一个垂髫年纪的小孩子搀扶着一位年迈的老人,老人看上去脸如死灰,走起路好象随时要摔倒,那孩子也是瘦骨嶙峋,脸无血色。女子还注意到小孩的手上还端着一只破了一半的碗,孩子的眼神可怜极了,她分明听到小孩子对老人说,“奶奶,我饿,走不动了。”老人的手颤抖着指着前方,“乖,再坚持一下,听说前面有一好心人家正在赊粥,喝了粥你的就能长高长胖。”老人伸手按了按空瘪的肚子。


女子泪眼朦胧,连连摇头。凡尘之中居然触目皆令人伤心。


女子再无心游玩,匆匆回山,自此,白天采药研习医法治病救人、晚上纺线织布以帮无衣遮身之人御寒。


渐渐翠屏峰周围的百姓都知道盘山翠屏峰有位神奇的女子,能治病救人,帮人所急,解人之忧,便称她为仙女。来此找仙女的越来越多,仙女每天应接不暇,忙得焦头烂额,恨不能有分身之术。


这一日,山下又走来一群人,他们在富人家苦干了一年,每天起早贪晚,可眼看要过年了,富人家不单没结一分钱又把他们暴打了一顿,还说每天就知道吃饭不干活,留你们有何用。三人有苦没处倒,有冤没处诉,想去官府,又知道官府早已被富人打点好了。刚才听大街上的人说翠屏峰有位无所不能的仙女,便来请仙女主持正义。


谁知,一群人到了翠屏峰,除了寒冷的山风、再就是没有生气的山石,哪里还有仙女的影子。就在众人失望之际,有个眼尖的人发现仙女所住的翠屏峰下不远处长出一棵梅树,此时正值岁暮天愈寒、滴水可成冰的寒冬腊月,此梅树却是迎风怒放、暗香浮动,伴着缕缕梅香,恍若把人们带进了春天。大家都说,仙女是人们的救星更是大家的希望,她一定是回天庭复命去了,可又惦记人间百姓的疾苦,便幻化成了这棵梅树。


从此,人们为了感恩仙女的救命扶困,在翠屏峰下的梅树边修建了一处山洞,命名:梅仙洞。此洞至今仍在,凡去盘山的旅游者经过此处都要去上香顶礼。现在此洞外的这棵梅树上挂满了寄托平安祝福的红布条,若你上山,从老远就能看到,到时,不要忘了给梅仙叩个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90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2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32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7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3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1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04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9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41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3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7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