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中国老太太60岁了终于存够了钱,她去买了房子;一个美国老太太60岁终于还清了她20岁买房子的贷款。这非常有戏剧性和对比性的画面确实是个好故事,道理也很明显,与其等要存够钱不如贷款提前消费。这里的因果逻辑是,因为提前消费可以得到更久的享受时间,所以应该提前消费。
还有一个故事,我对一个路边的乞丐给予了善意和尊重,后来在我遇到窘境的场合他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来无私帮助我,并将他能取得成就归功于我的善意和尊重。很美好的故事,里面有两个因果,一个是因为帮助别人结果得到回报,另一个是因为得到尊重结果得到成功。
在这两个故事里,都展示出了一种因果,因为故事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而道理很巧妙地包装在了故事里,人们也会很自然地接受,甚至在行动上受到影响,而不会多想究竟是否是真的因果关系,这其实往往是产生误导。
这两个故事里的因果真的成立吗?放在故事里是成立的,也许真的有这样的两个老太太的经历和故事是吻合的。但是世界不是故事中那样的情境,有的中国老太太根本不用买房,她因为是独生子女可以住在父母买的房子里。而贷款提前消费也存在风险,对于收入不稳定的人群,如果贸然背负贷款,可能会面对事业发展的束缚或面临无法及时还贷的可能。而在第二个故事里给予他人善意和尊重当然是美德,但是能成为他人成功的关键因素吗?成功本来就是个小概率的偶然事件,除了个人的强烈意愿外,本人的素质、行为的合理、选择的正确以及正好符合时代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能激发人的内心愿望就能够成功只能是个美好的故事。
故事是现实的简化,其实现实中也存在大量的对因果关系的误区。
一、因果关系简单化
我们很容易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以前还有一种说法,比尔.盖茨大学辍学创业成为了首富,乔布斯大学辍学创业做出了苹果,通过几个大学辍学成功的案例推导出辍学更容易成功的结论,还真有不少大学生觉得有道理,放弃了学业去创业,结果可想而知。创业成功是小概率偶然事件,而且导致成功的因素肯定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就算是古人也还知道总结出个“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怎么就能相信辍学是成功的因这么荒谬的结论。
我们的大脑喜欢这种简单直接的逻辑,因为...所以...,这容易理解,便于操作,但是要警惕,真的会这么简单吗?还是说按结论去做比深入思考更为简单?我们天生喜欢简单,如果能用简单解释的,就不要复杂化,是我们的大脑预设程度,以便减少能量的消耗,提高效率。
二、因果关系模糊化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关于内归内和外归内。当一个人取得某个成就,如果是自己取得成就,会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聪明、选择、坚持等因素决定了成功,归因于个人品质;而如果是总结别人取得成就的原因,就会更偏向于认为是运气、偶然、得到帮助等因素决定了成功,归因于环境条件。相反如果是一个挫折,那么受挫者是自己时会偏向于认为是环境因素导致的失败,受挫者是他人是偏向于认为是他人的个人品质导致了失败。这种对同一事件发生在自己和别人身上的不同解读,成功或失败的不同解读,都说明了人们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是不确定的、模糊的。
这种模糊性又是我们难以觉察的,我们会深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毕竟谁会怀疑自己带着偏见呢?所以我们都觉得自己在平均水平以上,而没有意识到每个人都在平均水平以上其实是不可能的;我们都觉得自己在团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而意识不到别人也会这样认为;我们看待好和坏时,看待自己和他人时都会有一套不同的标准,当然难以达到准确一致的结论了。
三、因果关系固定化
这种思维定势在“标签化”上特别明显,一个标签成为一种类型的标志,常见的有,你是山东人,那肯定喝酒厉害;你是湖南人,那肯定无辣不欢;你是北京人,那说什么都得带上个儿化音;你是女博士,那指定不好嫁;你长得这么帅,那肯定是海王;你混娱乐圈,那能不乱吗;等等等等,地域、行业、形象等等都像是一个标签插在你身上,这些固化的刻板印象就把对人的预期限制住了,还没有接触和了解,就已经有了因为标签的结论。
事实上这种固化的因果在经历着不断的挑战,哪怕有一千次证明这个因果成立,而只要有一次不成立,这个因果就不能成立了。西方人一度以为只有白天鹅,但是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让人们这种认知完全崩塌。黑天鹅的存在代表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们总是对一些事物视而不见,并习惯于以有限生活经验和不堪一击的信念来解释这些意料之外的重大冲击。
四、因果关系相关化
很多我们以为的因果其实只是“相关”,曾经火过的喝红酒有利于健康的说法,经过严谨的实验证明并非如此,喝红酒的人身体的确更健康,但并不是喝红酒导致,而是喝红酒的人群收入相对高一些,有条件满足更好的营养条件。喝红酒和健康之间只是有相关性,并不是因果关系。
和简单化、模糊化、固定化相比,相关化其实有很强的隐匿性质,相关是和结果有着某种密切联系的,可能是原因的“因变量”,所以表现出了和结果的强相关性,需要很强的分辨能力才能有效的识别出来,甚至要用到随机对照实验,控制其他变量来检验。
我们身处于这个广袤的世界中,个人的渺小和宇宙之大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无常和不确定本来是生活的底色,混乱和无序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但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揭开自然的奥秘,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的一些规律,通过几十万年的进化成为世界的最大建设者和改变者,追求控制、稳定、可解释已经写进了我们的基因,所以我们喜欢知道为什么,喜欢追问为什么,弄清楚事物的因果关系对我们十分重要,这是我们消化、理解、掌握、控制的基础。
系统是复杂的,多个因素在其中纠缠相互影响和转换,很难弄清楚究竟是哪一个因素导致了结果,但是我们的大脑不能接受这样的混沌,它更乐于接受一个简单的说法,尤其是以一个故事为包裹,更显得非常有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的商业品牌都在讲故事的原因,通过故事把一个个并不严谨的理念传到消费者,中美老太太买房的故事出来后,贷款消费显著增长,辍学创业成功的故事流传后,曾引发过大学生退学潮,红酒有利于健康的报道也让红酒的销量直线上升。
人们对这种简单直观的因果接受得非常快,而且做出反应,迎合这些理论,如果贷款消费好的话,那就提前消费好了;如果退学创业能成功,那就退学创业好了;如果红酒能带来健康,那就喝红酒好了。
警惕思想上的懒惰,对于故事里包装的因果要多问几个问题,还有别的影响因素吗?是普遍适用还是只适用于特殊情况?是固化思维而产生的偏见吗?究竟是因果还是相关?这样可以看待问题更加客观,也会在采取行动时更加谨慎,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