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曾外祖家境殷实,但祖母说得很少。从我记事起,祖母每天的重任,就是想方设法填饱全家老小的肚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艰难的岁月真难为了做饭的主妇。但祖母总能为全家变戏法似的变出一锅花样丰富的饭来。
打开锅盖,锅里总是满满的。
地瓜,胡萝卜,蔓菁,辣菜疙瘩,榆叶榆钱团子,槐花菜面子……黄荆菜种子做成饼子,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地瓜叶可以做汤;地瓜可以蒸着吃煮着吃烧着吃,可以蒸熟了晒成干,也可以生着切片晒成干磨成粉蒸窝头擀面条子。
有各式各样的咸菜,各种瓜都可以用碱土腌制咸菜,各种菜都可以夏天腌起来或晒起来,各种野菜都可以用多种方法储存起来。
一年四季,除了数九寒天,人们都能从地里寻摸到可以吃可以用的东西。
我记得在奶奶的鼓励下,打扫净了村边柳树林里的每一片树叶(这种树叶子很小,人们都到离村远的地方找柴火,我们家没劳力,几岁的我扫了半草房柳树叶)。
一到做饭,祖母就带着自豪的语气说:“多亏了我孙女,这些树叶又让我做了一顿饭。”小小年纪的我就充满了自豪,扫柴草的积极性更高了。
那时,老人家的心里大概是心酸的吧,毕竟以前她见过也经历过好日子,可她从没表露出来。在我们的心里,好像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反正我们从小就没见过比奶奶做出的饭菜更好吃的东西。
现在一想起祖母,就想起她乐呵呵地从锅里端出各式各样食物的情景。她是如何做到面对恶劣饭食还甘之如饴并且也让我们认为这就是人间美味的呢?假如没有老祖母,我们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子呢?还会有乐呵呵的笑声吗?还会回味各种野菜的清香吗?
到现在我都能说出几十种野菜野草的名字,说出它们的滋味或用途,想起祖母叫我们辨别或品尝它们的情景。它们和老祖母一起滋养了我的一生。
贫穷的时代,留下的是温暖的回忆。
记得我当时上初中,学校在公社驻地,离家三里路,步行大约半小时,奶奶又添了新任务,按时叫我起床。
没有闹钟,怎么判断时间呢?奶奶靠看天上的星星推断时间,天上一小团星星,转到哪个位置是几点她都知道。有时为了让我多睡会,她一夜起来好多次,尤其是长夜的冬天。
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小脚,披着棉袄,站到静静的夜里,看天上的星星,推算现代的计时时间,现在想来真是奇迹。
但人总不如机器准确。
有一天我早起了半小时,到村头唤一个本家姐姐一起走,姐姐的母亲我的伯母看了下表,从屋里喊道:“先回去睡一会再来吧,还有半个多小时呢。”我又走回家来,奶奶心疼地把我搂到被窝里。
下一个冬天,在奶奶的强烈要求下,父亲给我买了一只闹钟,就是表盘上有一只黄小鸭的那种。有时从电视上还能看到它,心里暖暖的,又回想起少年时的光景来,想起奶奶为我看天象的情景。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出奇地好,五年级数学竞赛,获得全公社第一,开大会上台领奖,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胸前还挂了一朵大红花,围着公社驻地走了一遭,真是风光啊。
大概我的少年聪慧让祖母格外喜欢,为我操劳从不曾抱怨过半句。
据说奶奶年轻时身体也不很好,但从我记事起她都很硬朗,也很能吃苦。可是我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生活差,营养跟不上,生育摧残了她的身体。到奶奶七十来岁的时候,母亲就长期静养,跟着父亲到工作单位居住了,留奶奶一人在家。
星期六星期天我们姐妹几个放学回家,她老人家担当起母亲的角色,为我们准备一应杂物。
后来我工作了,还是按时回家,为她老人家买各种零食,我们心甘情愿讨她的欢喜。每个周末是她老人家最高兴的时候,家里静极了,我借着堂屋吃饭的小饭桌看书,她静静地做家务,年近八旬的老祖母和正值青春的孙女,共度安静而甜美的时光。
院子很大,种满了树,屋里很阴凉,地面是硬硬的土,院子里也是,常年踩踏使地面平整如镜。院里有三棵枣树,秋天枣红了,我拿根竹竿打枣,爬到最远的树枝上摘最红最大的那颗,奶奶笑着,嘱咐着,祖孙二人其乐融融。
其余的时间呢?一年的漫长时光,她老人家是如何度过的呢?年轻人总是粗心,我不知道,也没想过。
再后来,我出嫁了。回家的时间自然少了,奶奶更加老了,她真需要人照顾了,可父亲病了,严重到不认人不能说话的程度,母亲支撑病体侍奉父亲都困难,我们也是自顾不暇,祖母只好到姑姑家去住,一直到她老人家去世,一共四年的时间。
这是让我们最难受的事情。
姑姑在农村,女儿养父母是份外的事情,姑姑一定受了很大压力。姐姐尽管孩子小房子紧张,但还是决定把奶奶接到身边来。祖母坚决拒绝了,她宁肯住在条件也很艰苦的女儿家,和女儿女婿一个炕头。
后来,“砸三铁”搞聘任,我们的工作和家庭风雨飘摇,才感叹祖母的坚持,我们自顾尚且费力,那还顾得上她老人家呢?
我本不信神灵之说,面对她孤零零的墓冢,我更加希望世上最好没有神灵,这样,即使我们各自一方,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可言了。
而饱经磨难的祖母,即使在另一世界,对我们也绝不会有任何怨言的,我们是她老人家的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