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日思录》是我个人公众号上每天更新的系列文章,记录了我在做产品过程中的思考、总结、经验积累,也希望在这里和简书的大家分享~
近期和团队成员沟通时提到一个问题:
什么情况下需要下线一个功能?
思考一下,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由于:
1、功能上线后数据表现平平。
2、功能上线后无人运营。
3、功能上线后Bug过多。
那么评估是否下线的前提,就是分别判断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1、如果是由于用户无法感知到这个功能,就需要通过产品改变设计元素进行强引导、用户站内通知、运营人工提醒等方式告知用户。
2、如果是由于体验差而不用,就要通过产品优化交互方式来减少操作成本,提高操作效率。
3、如果是由于产品Bug多而不用,那就改Bug,提升代码质量,提升操作响应速度。
4、如果是由于运营、内容没有跟上,就积极和部门负责人沟通该功能的运营成本、运营计划,以及需求是否符合运营策略要求,如果不符合,就继续改动优化,达到能让运营启动的程度。
最后,如果以上4条都做到了,运营也积极跟进执行,但数据仍旧表现不好,内容填充也达不到预期。那么:
要么是实现了伪需求;
要么是内部沟通不到位而开发了错误功能,导致运营无力可使;
要么是当初的需求有了大方向调整,导致没有后续运营跟进;
要么就是该功能到了生命周期的尾声用户不再使用了。
判断出以上原因后,再和领导和需求方确认无误后,果断“精简”,不用犹豫~
注:以上为理论层面的思考,目前还未遇到产品有功能要“精简”的情况,其实我们更要思考的是:在决定开发一个需求前,反复验证需求的真伪,务必不要导致需求的上线再下线。
以上~ 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