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80后这一代,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是双职工。
虽然从小没有兄弟姐妹相伴,父母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关照我们,但好在那个年代,社会治安很好,从记事起便满院乱跑,到了吃饭的点,家长站在门口一声吼,便纷纷撒腿往家跑,一头一脸的汗,有时候小脏手一抹还能抹出来个大花脸。
还有呢,就是父母有好多兄弟姐妹,一到寒暑假,就东家住两天,西家住两天,到了过年过节,表姐表弟堂兄堂妹凑个小桌吃饭更是不成问题。
所以从孩童时代,并未感到过孤单。
儿时对过节没什么概念,因为外婆和爷爷的生日分别是八月十三和八月十五,所以对于小小的我来说,中秋节的意义是给老人过寿,一大家子人凑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顿团圆饭。
那会还不太懂为什么叫团圆饭,虽然很小时就会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然而未曾离乡故也从不理解,为什么要思念故乡。
80后生活轨迹另一个小小的相似之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开始扩招,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部分人都有机会走进那个叫“大学”的学府,度过三、四、五、六的年的时光。那个时候,虽然也是离乡,然而刚刚经历了紧张的高考、脱离了父母的严加看管,新鲜的面孔、陌生的城市,这个时候也不懂乡愁,兴奋还来不及。
高考扩招对80后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就业问题。这个时候,考公务员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此大部分的人毕业后需要跑人才市场、参加各种招聘会、雪片似的投简历,也因此而真正开始了背景离乡的生活。除了少部分人留在了从小长大的城市,大部分人都以考上大学为迈出家门的第一步,然后随时求学的脚步,停留在了某个叫“他乡”的城市。
真正懂得乡愁时,大概是面孔已不在稚嫩时,工作了几年、谈过恋爱、摔过跟头、学会圆滑处事,厌倦了呼朋唤友的聚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懂得了冷暖需自知。这个时候,开始疯狂的想念家的味道,哪怕是妈妈煮的一碗清汤面。
有多少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中秋了?好像已经数不清了。
讲真,3天的假期对于路远的异乡人来说,实在不够打个来回;高速公路变成了免费的停车场、飞机票全价且还没票、高铁动车票秒空,让在外漂泊的异乡人回家过中秋吃团圆饭成了奢望。这个时候,便懂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无奈。
今年的中秋又是在异乡度过,不能远行亦要与血糖抗争,连做几个手工月饼也成了奢望。心有不甘,于是找出朋友从斯里兰卡带回的红茶,手煮了一杯奶茶,就着朋友寄来的有机月饼浅尝。虽远离父母,但幸有三五知己惦念,在陌生的城市互相取暖。
今夜,帝都无月。但不管云在不在,月总停留在那里,从上弦月到了满月……月在天上圆,人在心里圆,我们的思念、我们的乡愁,都寄托在这圆圆的一块月饼和心中这份仪式感当中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