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用了一天的时间加一个早上,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内心满满的成就感,然而点击“读完此书”的那一刻,微信读书自动显示出读书时间,仅用3小时10分钟就读完了整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专注,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触:专注,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我以为花了一天加一个早上的时间,而实际专注在书上的时间只有3小时10分钟。这也许就是番茄工作法存在的必要性吧,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在做事情,其实在做的同时我们有很多精力和时间分散掉了,而这期间我们没有统计进去,我们以为我们在学习,实际上我们在做别的事情,
二.好方法,要坚持,更要优化
李笑来老师分享了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法,巧的是,对比了一下我目前所用的时间管理法,有些大同小异,意识到自己无意间使用了这么好的一个时间管理方法,有些窃喜,但同时,意识到这么好的时间管理法,有人就会将它优化到将每个事件的开始结束时间做记录,进行阶段性的分析,再进一步优化下一次的时间占比,也就归纳总结为一个系统的时间管理法。
这让我意识到以后自己遇到一个好的方法去,就去把它更好的优化,并思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没准可以产生一个系统的好方法,做一个知识化的产品去分享给别人了。
三.时间是可以管理的吗?
时间这个话题很多人都在谈,你在网上或在图书馆去找找时间管理,肯定能找出一箩筐来。但在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一个很独特的一个观点,说时间是不能去管理的,我们所谓的时间管理是内心的一厢情愿,因为无论你多么的厉害去管理时间,它总是会自顾自地一如既往地逝去,并不会受你的左右,我们所能管理的,只是对自己的管理,让自己对时间运用的管理啊。这个观点我特别认同,我们最多是更好的去利用时间,监测时间,记录时间,优化时间,但是管理时间这个事还真是做不了的。
所以放下你的控制欲吧,你是无法左右时间的,还是随他去吧,就如朱自清文章《匆匆》里面所写的,你在思考的同时,时间也会从你的指缝中溜走的。
四.心智模式
乍一看是个很高大上的词,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比如说,海宁格勒的家排系统里。家排,就是一个人的心智,在家排中的位置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乃至在社会中的身份定位的一个认知。比如你在家对家里的权威人士老爸无所顾忌,那到社会中你对老板这样的权威人士也是敢随便挑衅的。
还有所谓的成功学,成功学也是借助你的心智的,如果你觉得你可以,那么你就可以。这就相当于你要是有了“道”那你在“术”的层面就没有什么问题啦。就像如果你想学好英语,那么我不用教给你方法,你就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怎么去学好英语的方法,所以心智的改变,我理解的比较接地气的一个说法是态度的改变,比学到一种方法更为重要。
斯蒂芬.盖斯写了一本书叫《微习惯》,里面提到了每天坚持做一件事,哪怕每天只坚持了一分钟或者做一个动作,也算是坚持了。其实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心智模式改变,每天你的意识层面意识到你要去做一下,去坚持一下,久而久之,这就会成为你的一种心智模式,从行动的层面看,也就形成了你的一个习惯。
五.好东西要慢慢来。
曾国潘说过,要“结硬寨打呆仗”,说的就是这个理。真正一个好的东西,要慢慢来,不能要求它速成的。
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有它既定的轨迹和路径的,就如你去楼下便利店买一个东西你不会去研究有什么快速捷径的方式到楼下便利店,那为什么当你去学习的时候你就会研究有没有什么捷径呢?这可能就是人的一种懒惰,或者说你和时间的一种对抗,想用最少的付出和最短的时间来去获得本应该要用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获得的东西,长期来看,这是不可取的。
好东西一定是慢慢来的,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坚持,去等待,终有一天时间,时间这个好朋友会给你你所需的,你所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