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河南省许昌市小学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吕蔚屏团队、江苏省南通市姜树华名师工作室、江苏省苏州市杨建英名师工作室,结合具体课例,一起研讨如何研读教材和研究学生,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经验和学习需求的教学过程。这么重要的课,我却因为家中有事错过了一部分,当我打开手机时,刚好是吴老师这节课。
这节课是由江苏省苏州市杨建英名师工作室成员吴妍彬带来的《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单元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吴老师的课让人眼前一亮,首先先通过回顾旧知进行导入,她通过设计特定的句式,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又从“鸟的天堂”里没有鸟、“鸟的天堂”里有鸟、那“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啊!这三个句子概括了课文主要部分,引入了大榕树的学习。然后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对读等方式,使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让学生在读中积淀语言,内化语言。
吴老师在体会文中动态美和静态美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展开榕树部分的学习,借助文学化的指导语言,感受课文是从多角度来描写榕树的静态美。
第二,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如何写鸟儿的变化过程,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动态美。
第三对比朗读,感受动与静的交融。 老师抓住树和鸟的几个重要段落和句子,引对比朗读,师生朗读,去再现升级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旋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而我在教学中,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在教学中,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因为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多媒体则把抽象的事物变得现实一点,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大榕树之美,群鸟雀跃,欢乐的场面,也使课堂效率大增,激起了同学的情感共鸣,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育活动的欲望,这一点我觉得是这节课的优点。在体会文中静态美和动态美时,我明显感受到跟吴老师的课相比,读书的地方太少。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这也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讲课过程中,我要吸取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就像魏先生的话: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