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我的帝王生涯》,莫名想起苏轼的诗,觉得用其来诠释主人公的一生际遇甚为妥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书中的主人,最初的年少的燮王端白,坐拥万古江山的一国之君,在政治纷争与家国动荡中脱下象征着权利与地位的黑豹龙冠,告别了繁华的京城,成为了一直向往的杂耍艺人,后来在燮国灭亡,好友尽失后了断了对凡尘的留恋,皈依佛门。端白真像一只飞鸿,从冠盖满京华飞到青灯古寺下,孑然一身。
•戏剧性与铺垫
这不是传统的历史小说,它充满戏剧的张力,多处有铺垫,不晦涩而充满吸引力。主人公端白继承皇位是一场政治的阴谋与骗局,是皇太后擅自更改了皇帝的诏书,选择了毫无治国才华与帝王之气的端白以作为可控制的傀儡。这场谎言是皇太后驾崩之际亲口告诉端白的,而文中早就为这场盛大的谎言买下了伏笔。前朝为帝王炼丹的疯癫老宫役孙信不断地重复着“燮国的灾难就要降临了”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又有端白与其同父异母的兄弟端文外出打猎,望着端文骁勇自信的风姿,满载猎物归来的喜悦,对比自己的一无所获,端白心里虽不舒服,但打心眼里觉得:“端文很像已故的父王,端文很像新燮王。”终于,长大后的端文,历经政治婚姻,被发配到边疆驻守国土,再到养精蓄锐,在一天夜里梦到已故先王拿着一根闪亮的金针,然后一觉醒来,端文额上便出现了两个字:燮王。文中交叠的传奇色彩与戏剧张力似一把长鞭,敲击着主人公的命运,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前进。
•关注大历史下的渺小人
这部小说着眼于时代洪流中与命运之浪搏击的人,它穿过社会大环境与政治格局,关注层层密网里包裹的人,书写人的经历,际遇,挣扎与结局。主人公端白的命运虽是令人唏嘘与波折的,但不可否认他其实尝到了人间不少平凡人难遇的滋味。他做过帝王,享受过拥怀过人间一等权势与繁华,沉浸于声色编织的温柔网。而充当傀儡,对政治毫无主导权的他亦无奈于权力斗争的黑暗,看不透皇太后心中的鬼胎,也疲惫于后宫争宠的不择手段——心机深重的妃子们诬陷宠妃怀的是个狐胎。并对内忧外患的国政感到畏惧与无助。端文拥揽军权,将端白贬为庶民后,他最初对宫外生活感到好奇,对成为一个杂耍艺人感到由衷的喜悦,这份喜悦来自他作为帝王时永远不能拥有的自由,也只有成为一个杂耍艺人,他才又得以“俯视地上的芸芸众生”。而大燮城民生凋敝,世态苍凉,不但有食婴儿脑花以求滋补的恶人,更有贩卖儿女以度日的丑恶风俗,这一切,也沉重地撞击他的心。在自己的朋友们送命于彭国入侵,江山更名后,他对自己走过的大段生命不再留念,终于,抱着僧人觉空---这个从小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僧人留给自己的《论语》,皈依了佛门。
•不合格的帝王
在读属于端白的帝王生涯时,我发自内心觉得,端白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缺少一个帝王应具备的对百姓士兵的关怀与同理心。面对从四海八方收集而来的奏折,他从未真正重视过其中提到的边患威胁,百姓无力承担青苗法,田地已无收成等困境。当戍边战士与外来进攻者的战事即将打响,无数士兵等着皇帝承诺的的亲自慰问给自己打气助威时,他竟以“天气太冷了”为由,拒绝前往,将战士们的期待狠狠捏碎,最终燮国果然大败。更有热血将领带兵作战,自己奄奄一息,肠子被敌人挑出,拖曳艰难行走。看到这个用生命保卫家国的将军,端白却只觉得他负伤的样子恶心至极,嘴中只冷冰冰地挤出了一个字:“杀”。而一旁将军们的下属却陷入深深的悲伤与同情。更不提他小时因冷宫妃子们的夜中哭泣扰了他的温柔梦乡,便下令将她们的舌头一一割掉。他具备一个帝王的暴虐与冷血,可惜却丝毫没有可与之匹配的头脑与胆识。他没有端文出众的作战能力与甘于卧薪尝胆的毅力,有的,却是对治国的无能与对自我的怀疑。
•千古帝王些许同
从前,我只是从诗文中猜度帝王生活与帝王心境。谈及类似端白的无之国才华的亡国之君,我一定会想到李煜。想到他的“昨夜小楼又东风”,“无言独上西楼”。文中的端白与他落魄的帝王生涯何尝不是另一个李煜的写照?千古帝王,性格不一,之国才华不一,但多少都有些许相似的心境,多少都有对于朝政的思索,对于家国天下的关切,对于自我的观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端白这只鸿雁曾逗留于繁华红墙下的王宫之枝,又曾飞出巍峨的宫墙去体会红尘的气象,最终还是放下了曾走过的岁月,或辉煌或感伤的岁月,飞入了绿竹掩映的寺庙,青灯古佛下。也许,这才是属于他这只孤独鸿雁的的安栖之处吧。
鹃